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41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戒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備、警惕之心。《管子.君臣下》:「戒心形於內,則容貌動於外矣。」唐.元結〈元謨〉:「吾其頌昌人之道,為戒心之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如:「戒嚴」、「戒備」。
警告、勸導。如:「警戒」、「勸戒」、「訓戒」。
革除、改掉。如:「戒除」、「戒菸」、「戒酒」。
宗教上的規範約束。如:「齋戒」、「守戒」、「戒律」。
戴在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戒指」。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國。他為了隨時提醒自己亡國之恨,於是臥薪嘗膽,過著刻苦的生活。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勾踐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了,我們怎能不捨命回報呢?」後來「推心置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以至誠待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害怕、發抖。通「顫」。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西遊記》第九七回:「唬得唐僧在馬上亂戰,沙僧與八戒心慌。」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不少人歸附他。袁紹的根據地在渤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韓馥見袁紹的勢力漸長,害怕袁紹會來併吞,對他有所戒心,常縮減糧援,想以此削弱袁紹的兵力。後來,韓馥的屬下麴義造反,他出兵鎮壓失敗,袁紹想藉機和麴義結盟,共同對抗韓馥。但謀士逢紀卻勸他說:「要做大事,必須要有更多的資源。冀州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建議袁紹鼓動北方的公孫瓚帶兵南下,韓馥一定嚇得手足無措,再派人去向他遊說,分析目前情勢對他不利,而袁紹有才幹,不如把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果真韓馥聽了說客的話,答應將冀州讓給袁紹。韓馥的部下聞訊趕緊勸阻說:「我們冀州雖地處偏遠,...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心治療強調以下六個概念:1. 真誠的治療關係: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關係應為誠懇的、自然的,使案主在無戒心的環境下治療。2. 積極回應 :治療師的真誠,而非假裝關注案主個人的問題。3. 無條件積極關注 :對案主的陳述,不帶批判性的態度,亦不作反對或贊成,僅去接納和認同、關懷案主。治療師在諮商過程中,應給案主賓至如歸的感覺。4. 同理心 :治療師傾聽案主自述後,站在案主的角度,設身處地的體會案主的內心世界。5. 溝通:事主能夠接收到治療師的理解和接納。6. 一致性:諮商師對案主能作到內外一致的接納關懷。 教育理念1. 將學生...
甘之若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國。他為了隨時提醒自己亡國之恨,於是臥薪嘗膽,過著刻苦的生活。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勾踐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腹之患」原作「心腹之疾」、「腹心之疾」。《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伐齊國,越王句踐率領部下前去朝見吳王,並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他想:「這是越王句踐在養肥吳國,讓吳國安逸,失去警戒心,將來好滅了吳國啊!」於是便向吳王諫諍說:「大王去攻齊實在一點意義也沒有,齊國只不過是一塊沒有用處的『石田』,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從我國,但實際上卻圖謀吞併吳國,您不及早滅了越國,以除後患,反而去攻打齊國,真是不智!」吳王夫差不聽勸告,還命伍子胥自殺。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句踐所滅。另外在《左傳.哀公六年》又載,哀公六年時,天上有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