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8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扎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纏足。舊時婦女以布帛裹腳,稱為「扎腳」。《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三五出》:「(旦)奴家是婦人。(淨)婦人如何不扎腳?」也作「札腳」、「紮腳」。
種上蒺藜,就要扎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上有刺的蒺藜,就會扎到自己的腳。比喻惡有惡報,自食惡果。
扎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身某處而能穩定不移。如:「他一扎腳在那家銀行工作已經十年了。」元.蘭楚芳〈粉蝶兒.驕馬金鞭套.石榴花〉曲:「一扎腳住定無移轉,他兜的拴意馬,我索鎖心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如:「扎手」、「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
鑽入、深入。如:「扎根」。
掙扎:A>勉力支撐。如:「他在水裡掙扎了好久,才被救起來。」B>有所困擾而難做決定。如:「內心掙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於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後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裡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也作「纏腳」。
紮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纏足,舊時婦女以布帛裹腳,稱為「紮腳」。也作「扎腳」、「札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