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9.73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托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足。《三國演義》第二八回:「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託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掌舉起或頂住。如:「托球」、「托槍」、「托腮」、「托缽」。
承物的器具。如:「托盤」、「花托」、「槍托」。
交付、寄放。通「託」。如:「托付」、「委托」、「托兒所」。
找藉口、假借理由。通「託」。如:「推托」、「托詞」。
陪襯。如:「襯托」、「烘托」。
依靠。通「託」。如:「托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如:「雙足」、「大足」、「節足動物」。
充滿、不缺乏。如:「充足」、「足夠」、「滿足」。
可以。如:「足供參考」、「足以自豪」。
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整整的、完全的。如:「玩足了一星期」、「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
遠足: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如:「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
足下:A>腳下。如:「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B>尊稱君主或朋友,在書信中常用。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釋義︰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01.《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元紹拜謝。」 02.《西遊記.第一九回》:「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十分喜悅。」 參考詞語︰棄邪歸正注音︰ㄑ|ˋ ㄒ|ㄝˊ ㄍㄨㄟ ㄓㄥˋ漢語拼音︰qì xié guī zhèng釋義︰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01.《水滸傳.第一○七回》:「盧俊義慰撫勸勞,就令武順鎮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 02.清.鈕琇《觚賸.卷七.舒氏義烈》:「今公已棄邪歸正,承襲王封。」
綠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西漢末年,王匡等人曾率饑民聚居在綠林山一帶對抗官府。見《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後遂用來泛指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三國演義》第二八回:「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誓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誓立約。《三國志.卷四○.蜀書.彭羕傳》:「昔每與龐統共相誓約,庶托足下末蹤,盡心於主公之業。」《舊五代史.卷一三.梁書.王師範傳》:「因戒厲士眾,大行頒賞,與之誓約。」
安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宿、居住。元.白璞《東牆記.楔子》:「生云:『……敢問公公,有房舍借一間小生借居,待來春赴試。』淨云:『足下既要安住,老夫有一小頑,名曰山壽,就托足下教訓攻書。』」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我此一來專為要見謝金蓮而來,不想他嫁了人,哥哥便留我在書房中安住,也沒什麼興味。」
寄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形跡,指暫且托身。晉.陶淵明〈命子〉詩一○首之六:「寄跡風雲,冥茲慍喜。」唐.鄭谷〈府中寓止寄趙大諫〉詩:「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也作「寄身」。
去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惡行,回歸正道。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去邪歸正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棄邪歸正」。
託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足、寄身。如:「人若寡廉鮮恥,何以託足於世?」《漢書.卷五一.賈山傳》:「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託足焉。」也作「托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