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8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折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折斷的箭。如:「倘若有違此誓,當如折箭。」
2.把箭折斷。如:「古人常用折箭為誓、歃血為盟,來表示承諾誓約。」《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先主即命興拜苞為兄。二人就帳前折箭為誓,永相救護。」
折箭為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箭折斷發誓。暗示倘若違誓,下場如同此箭。形容意志堅決。《水滸傳》第五回:「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卻休要翻悔。』周通折箭為誓。」《三國演義》第九回:「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折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兵器皆已殘破,無力戰鬥。引申為無計可施的意思。《景德傳燈錄.卷一七.福州羅山道閑禪師》:「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箭盡也。」也作「弓折矢盡」。
棄弓折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棄弓箭。形容放棄以前的行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那劉東山一生英雄,遇此一番,過後再不敢說一句武藝上頭的話,棄弓折箭,只是守著本分營生度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斷。如:「折斷」、「骨折」、「有花堪折直須折」。
彎曲。如:「曲折」。
減少、損失。如:「折壽」、「損兵折將」。
減價。如:「打折」、「折扣」。
阻礙、打擊。如:「挫折」。
服氣、佩服。如:「心折」、「折服」。
掉頭、回轉。如:「折返」、「折回」。
對換、相抵。如:「折價」、「折現」。
量詞:A>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虧損。如:「折本」。
折騰:翻轉、攪擾。如:「折騰了一夜,終於可以好好睡個覺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架在弓上發射的武器。如:「弓箭」、「暗箭傷人」、「一箭雙雕」。
比喻快速。如:「箭步如飛」。
箭竹:禾本科植物。高不過一丈,節間三尺,質地堅韌可製箭,故稱為「箭竹」。原產日本及大陸地區甘肅南部、四川、湖北、江西、雲南等地。箭竹可為造紙的原料,其筍可食用,莖可供編器具及建築等。
量詞。古代計算距離的單位。如:「一箭之地」。
時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時、是時。《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勤自勵聞言省悟,時時折箭為誓,誓不殺虎。」
弓折矢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器殘壞,無力戰鬥。《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沈斌弓折矢盡,終為國家效死耳。」也作「弓折箭盡」。
奠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獻地神。《水滸傳》第七○回:「宋江取酒奠地,折箭為誓:『眾弟兄若要如此報讎,皇天不祐,死於刀劍之下』眾人聽了,誰敢再言?」
落不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不到。元.尚仲賢《三奪槊》第四折:「教這廝落不的個尸首全元。」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往常你統著兵馬千乘,如今卻落不的折箭半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