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挂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詩:「誓將挂冠去,覺道資無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如:「皇冠」、「桂冠」、「鳳冠」、「怒髮衝冠」、「衣冠楚楚」。
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如:「雞冠」、「花冠」。
古代的一種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如:「冠禮」。
超越、領先。如:「豔冠群芳」、「收視率勇冠三臺」。
第一、最優秀的。如:「冠軍」、「全縣之冠」。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的異體字。
1.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2.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3.懸吊。通「掛」。《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4.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5.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
掛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後比喻辭官。《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于太平。」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帽帶散垂下來的部分。《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唐.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挂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傾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馬車上的傘蓋。傾蓋指途遇友好,停車靠近交談,傘蓋傾斜相交。引申為朋友相交親切。《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即挂冠至,交非傾蓋新。」
準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打算、準備。唐.白居易〈吾廬〉詩:「眼下營求容足地,心中準擬挂冠時。」宋.陸游〈自江源過雙流不宿徑行之成都〉詩:「詩材滿路無人取,準擬歸驂到處留。」
塵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俗之外。《南史.卷七六.隱逸傳.阮孝緒傳》:「挂冠人士,栖心塵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