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2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挂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金.王寂〈日暮倚杖水邊〉詩:「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挂衣冠已是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如:「皇冠」、「桂冠」、「鳳冠」、「怒髮衝冠」、「衣冠楚楚」。
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如:「雞冠」、「花冠」。
古代的一種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如:「冠禮」。
超越、領先。如:「豔冠群芳」、「收視率勇冠三臺」。
第一、最優秀的。如:「冠軍」、「全縣之冠」。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的異體字。
1.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2.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3.懸吊。通「掛」。《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4.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5.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
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和帽子。《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後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2.代稱仕宦顯達、名門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禮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掛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後比喻辭官。《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于太平。」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