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捐軀     
瀏覽人次:709 收藏人次:0
捨棄身軀。比喻為國家犧牲生命,或因公喪身。《三國演義》第二六回:「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斷首捐軀。」
為國捐軀     
瀏覽人次:4907 收藏人次:174913
為國犧牲性命。《清史稿.卷四九一.忠義傳五.承順傳》:「在承順為國捐軀,光明俊偉,於願遂矣。遺愛在民,漢、番男婦老幼呼為活佛。」《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因為他是由學練體操而死,無異於為國捐軀。」
捐軀報國     
瀏覽人次:294 收藏人次:0
犧牲生命,報效國家。《元史.卷一五三.王檝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精忠岳傳》第一六回:「我想做了武將,固當捐軀報國。」
捐軀殞首     
瀏覽人次:186 收藏人次:0
捨棄身軀,丟掉頭顱。指犧牲生命。《孤本元明雜劇.娶小喬.第三折》:「我道來不輕微,設若便捐軀殞首當出力。」
捐軀赴難     
瀏覽人次:180 收藏人次:0
犧牲生命,奔赴國難。《明史.卷二○○.伍文定傳》:「非真有捐軀赴難之義,戮力報主之忠,孰肯甘虀粉之禍,從赤族之誅,踏必死之地,以希萬一難冀之功乎!」《西湖佳話.三生石跡》:「有一虎將,係京洛人,姓李名愷,率師拒敵,報國盡忠,捐軀赴難。」
捐軀濟難     
瀏覽人次:179 收藏人次:0
濟,救助。捐軀濟難指捨棄生命挽救國家危難。《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捐軀疆場     
瀏覽人次:175 收藏人次:0
疆場,本當作疆埸,埸俗誤作場。「捐軀疆場」指戰死於戰場。如:「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不惜捐軀疆場的精神,永遠令人敬佩!」
斷首捐軀     
瀏覽人次:143 收藏人次:0
因公或為國犧牲生命。《三國演義》第二六回:「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斷首捐軀,致負所託,故爾暫且羈身,冀圖後會。」
    
瀏覽人次:11897 收藏人次:5054716
1.捨棄、拋棄。《說文解字.手部》:「捐,棄也。」如:「為國捐軀」。《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瀏覽人次:7648 收藏人次:1702083
2.引申為生命。如:「為國捐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