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8.50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捧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檄,指官府徵召的文書。東漢孝子毛義因家貧親老,手捧檄文而面露喜色。後以「捧檄」指奉命就任官職。唐.駱賓王〈渡瓜步江〉詩:「捧檄辭幽徑,鳴榔下貴洲。」唐.孟浩然〈書懷貽京邑同好〉詩:「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
毛義捧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毛義以孝行稱,府檄至,令其守安陽,義捧檄而喜。後有人輕視其因做宦而喜悅,及義母去世,義遂不仕,方知義往日之喜為親。見《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掌托著。如:「捧花」、「捧腹大笑」。
奉承。如:「吹捧」、「捧上天」。
捧場:到場助人聲勢,以壯大場面。如:「歡迎捧場」。
量詞。用於計算兩手捧承物品的單位。如:「捧著一捧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方文書。《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文選.曹植.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用檄文飭令、告知等。《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於是急檄屬官,設法補解訖。」《儒林外史》第五回:「湯知縣把這情由細細寫了個稟帖,稟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書檄了知縣去。」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