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掌記     
瀏覽人次:163 收藏人次:0
1.負責記載或管理箋奏。唐.賈島〈送張校書季霞〉詩:「掌記試校書,未稱高詞華。」
2.元時戲劇的手抄曲本。《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帶得掌記來,敷演一番。」
3.職官名。唐代尚宮局中設有掌記二人,正八品。負責宮內入出,錄為抄目。
    
瀏覽人次:10666 收藏人次:5199150
將事情寫下來。如:「記錄」、「登記」、「附記」、「記帳」、「記過」。
將事物印象留在腦海中。如:「記得」、「記住」、「記憶」、「忘記」。
寫下來的文書。如:「日記」、「筆記」、「札記」、「遊記」。
標識的符號。如:「圖記」、「暗記」、「標記」、「王記商號」。
量詞。用於計算敲擊次數的單位。如:「一記悶棍」、「給你一記右勾拳!」
    
瀏覽人次:6987 收藏人次:4313067
手背的反面,肉質柔軟。如:「手掌」、「鼓掌」、「易如反掌」。
用手掌拍打。如:「掌嘴」。
管理、主持。如:「掌權」、「掌握」、「掌政」、「職掌大權」。
技擊中用掌的招術。如:「降龍十八掌」。
某些動物的腳。如:「熊掌」、「鴨掌」。
巴掌:手掌。如:「他在盛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
量詞。用於計算武術招數的單位。如:「一掌斃命」、「降龍十八掌」。
司馬談     
瀏覽人次:1171 收藏人次:0
他以後作太史令打下基礎。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是武帝新設的官職,掌管天時星曆。 「近乎卜祝之間」,還職掌記錄,蒐集並保存典籍文獻,這也是吏官歷來的傳統。由於責任心的驅使,在他臨死的時候,拉著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 ……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他以為一個人事親、事君的最後目的在於揚名後世,以顯父母,這乃是最大的孝道。 他看到自孔子死後,至今四百多...
書會     
瀏覽人次:549 收藏人次:0
1.宋、元時小說、戲曲作者與藝人共同組織的團體。《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真字能抄掌記,更壓著御京書會。」《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當日推出這和尚來,一個書會先生看見,就法場上做了一只曲兒,喚做南鄉子。」
瑞應     
瀏覽人次:467 收藏人次:0
相傳王者至德,能感動天地,於是有珍異的東西出現,為吉祥的感應,稱為「瑞應」。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唐.孔穎達.正義:「龜龍白虎,並為瑞應。」《續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外史     
瀏覽人次:297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於京畿外的命令,並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國史     
瀏覽人次:185 收藏人次:0
2.掌記國史的史官。《詩經.大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