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47.79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掎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摘、批評。《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呵文章,掎摭利病。」
2.摘取。唐.韓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拾起、摘取。如:「摭拾」、「採摭」。《文選.張衡.思玄賦》:「摭若華而躊躇。」《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說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後或從旁拉住。《說文解字.手部》:「掎,偏引也。」《漢書.卷一○○.敘傳上》:「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2.牽制。《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大軍汎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紀》:「賊掎吾三面,又造橋,示欲必度。」
3.抓住、掌握住。《荀子.議兵》:「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詆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斥責、批評。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取瑕。」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