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收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斂檢束。《宋史.卷三一九.劉敞傳》:「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咎。」《程乙本紅樓夢》第九二回:「要是那大的沒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沒有收攬了。」
2.籠絡。《晉書.卷六一.周浚傳》:「收攬英奇,遂續漢業。」
3.招徠生意。如:「他善於收攬,所以生意愈來愈好。」
收攬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段攏絡他人的情感或信任感。如:「他企圖以低姿態來收攬人心,沒想到卻適得其反,引起大家的猜疑。」《舊唐書.卷一○一.列傳.韓思復》:「《書》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人心無親,惟惠是懷。』不可不收攬人心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外向內聚合。如:「收集」、「收發」、「收攏」、「傷口已經收口了。」
採割成熟的農作物。如:「收割」、「秋收冬藏」。
藏、存放。如:「把衣服收起來。」、「把貴重的物品收好。」
接受、容受。如:「收禮」、「收容」、「收留」、「收入」、「收復」。
結束、停止。如:「收工」、「收場」、「收尾」。
約束、控制。如:「收心」、「收不住腳」。
拘押、捉捕。如:「收押」、「收捕」、「收妖降魔」。
整理、清理。如:「客廳好髒亂,趕快收一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胳膊圍住,使靠近自己。如:「媽媽把哭個不停的妹妹攬在懷裡。」
把持、掌握。如:「獨攬」、「總攬」。
拿著。如:「攬鏡自照」。
引進、接納。如:「延攬人才」、「招攬生意」。
延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進、招攬。《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
蔽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思想被蒙蔽而不開通。《荀子.君道》:「天下之變,境內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無由知之,則是拘脅蔽塞之端也。」《宋史.卷三一九.列傳.劉敞》:「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咎。」
夾袋中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施師點搜訪人才,書其姓名、專長置於衣服夾袋中,作為派任職司的資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師點傳》。後指平時留意收攬的人才或當權者的親信。如:「別看他其貌不揚,他可是已被內定的夾帶中人物。」
預備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日俄戰爭結束,日本勝利,這對中國影響極大。當時,中國人認為日本之勝乃立憲政治戰勝專制政治的象徵,因而要富國強兵就須實施憲政。清廷為收攬人心,乃於1905年廢科舉,派五大臣赴日、歐、美各國考察憲政,而後依據五大臣的報告,於1906年確定實施憲政的方針,開始為行憲而準備。1908年發表憲法大綱和行憲程序。依此程序,清廷決定在九年後的1916年公布憲法,頒行議院法,實施上下兩院的選舉,再於1917年招開國會。憲法大綱與行憲程序公布後不久,光緒帝和西太后相繼去世。宣統帝繼位,由宣統帝之父、光緒帝之弟醇親王戴灃攝政,仍依原來...
兜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攬、收拾。宋.趙長卿〈踏莎行.柳暗披風〉詞:「閒愁俏沒安排處。新來著意與兜籠,身心苦役伊知否。」也作「兜羅」。
預備利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日俄戰爭結束,日本勝利,這對中國影響極大。當時,中國人認為日本之勝乃立憲政治戰勝專制政治的象徵,因而要富國強兵就須實施憲政。清廷為收攬人心,乃於1905年廢科舉,派五大臣赴日、歐、美各國考察憲政,而後依據五大臣的報告,於1906年確定實施憲政的方針,開始為行憲而準備。1908年發表憲法大綱和行憲程序。依此程序,清廷決定在九年後的1916年公布憲法,頒行議院法,實施上下兩院的選舉,再於1917年招開國會。憲法大綱與行憲程序公布後不久,光緒帝和西太后相繼去世。宣統帝繼位,由宣統帝之父、光緒帝之弟醇親王戴灃攝政,仍依原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