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故道     
瀏覽人次:175 收藏人次:0
1.舊路,從前走過的路。三國魏.曹植〈贈王粲〉詩:「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唐.杜甫〈絶句〉六首之六:「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2.古聖先賢所遺留下來的典範規則。《管子.侈靡》:「能摩故道新道,定國家然後化時乎。」
    
瀏覽人次:30174 收藏人次:7558926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瀏覽人次:27558 收藏人次:4597200
  中國習慣將「道德」兩字連用,但在古代典籍中,道、德兩字分別出現的次數很多,也有多層涵義。單就「道」字而言,〔說文解字〕解釋為:「所行道也。」意指人人通行的大路、正道,由此引申為有規範的道理。據朱熹所註:「道,猶路也,事物當然之理,人所共由,故理之道。」這個大路通行,人所共由,相習成風的「道」字,相當於西文的Ethics或拉丁語的Mores,有風習、通用、慣行、俗尚等意。誠如江袤所說:「無所不在之謂道,自其所得之謂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
  就其形上意義來看,先哲視「道」為宇宙萬物的本體,是「形而上」的,所以〔周易‧繫辭上傳‧第十二章〕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
    
瀏覽人次:18231 收藏人次:325101
河川名。古時黃河的一支流。其故道自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涉縣分出,行今黃河之北,經河北省而入山東省,於今黃河之南,東流入海。因河道屢有變遷,文獻上記載時有不同,舊跡今已不存。
    
瀏覽人次:17445 收藏人次:4502175
1.憑藉、依據、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金史.卷七七.宗弼傳》:「宗弼乃因老鸛河故道開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15762 收藏人次:2341338
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解〕
(1) 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人。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 其:指漁父。
(3) 萬乘之主:指大國諸侯。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乘,後世因稱天子為萬乘。戰國時稱諸侯國小者為千乘,大者為萬乘。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4) 千乘之君:指小國諸侯。周制國家有事,諸侯出車千乘,故以千乘為諸侯的代稱。戰國...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11996 收藏人次:607992
唐.韓愈〈原道〉(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1>之小2>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為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注解〕
(1) 老子:李耳,字伯陽,諡曰聃。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
深居簡出     
瀏覽人次:10284 收藏人次:375816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據《全唐文.卷五五五.韓愈》引)民之初生,固若夷狄禽獸然;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施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於其躬,體安而氣平。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於冊,中國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耶?夫鳥俛1>而啄,仰而四顧。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且不脫焉。弱之肉,強之食。今我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游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耶? 〔注解〕
(1) 俛:音ㄈㄨˇ,低頭。同「俯」。
暗度陳倉     
瀏覽人次:10196 收藏人次:901606
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八月,漢王用韓信4>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5>。邯迎擊漢陳倉6>,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 〔注解〕
(1) 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9866 收藏人次:331069
參考詞語︰阿其所好注音︰ㄜ ㄑ|ˊ ㄙㄨㄛˇ ㄏㄠˋ漢語拼音︰ē qí suǒ hào釋義︰猶「投其所好」。見「投其所好」條。
01.《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源)
02.清.和邦碩《夜譚隨錄.卷四.雙髻道人》:「驊固蓄有逆根,故道人得阿其所好而欺之。」 參考詞語︰從其所好注音︰ㄘㄨㄥˊ ㄑ|ˊ ㄙㄨㄛˇ ㄏㄠˋ漢語拼音︰cóng qí suǒ hào釋義︰猶「投其所好」。見「投其所好」條。
01.《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戾太子據)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
02.《藝文類聚.卷五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