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貢獻才能與智慧。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實群臣盡節之日,才智效能之時。」
2.效率、效果。如:「增進效能」。
起源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是由社會認知論學者Bandura 於1977年所定義提出,根據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認為增強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T. Gordon 是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也是「教師效能訓練」的創立者,深受C.Rogers 人本主義理論影響。Gordon 指出在教室裡有兩種人與人的溝通問題常常出現,如何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做回應,以及如何在教師出現問題時做回應,此模式可以提供教師參考,以做最適合的選擇(Tauber,2007)。此種模式的目的是在發展一種師生互相尊重的方法,透過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師生關...
教學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教學效能的概念源自於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因此,在說明教師教學效能前,須先對自我效能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班杜拉對自我效能(self-sfficacy)曾做過如下的定義: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個人再行動前組織、規劃能力的判斷。班杜...
自我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崔徹(Strecher)等人曾對班杜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作了簡明扼要的解說;在班氏的社會學習理論中,主要以誘因(incentives)、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tions)、自我效能等概念及解釋行為。這些概念中又以自我效能和健康教育有較密切的關係,因為自我效能在行為的改變及維持方面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自我效能在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實踐中愈來愈受到重視。
  班氏認為,行為的改變和維持會受到結果預期及效能預期(自我效能)的影響。結果預期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某項行為會導致某種結果的預估;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的執行某項行為的能力之預估。這二個概念...

自我效能是由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所提出,並成為其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簡稱SCT)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個人對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可以完成某事的信念。自我效能與個人擁有的技能無關,而與所擁有的能力程度的自我判斷有關。作為一種對自己所擁有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決定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思維方式、以及情緒反應。高度自我效能的人,能夠增加個人與整體的成就與利益;將困難的任務挑戰當作磨練,而非視為應該避免的威脅,並且確保自己能掌握它。面臨失敗,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或是缺乏應該可以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反而...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US: Prentice-Hall, Inc.Miwa, M. (2005). Bandura's Social Cognition. In K. E. Fisher, S. Erdelez & L. McKechnie (Eds.),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pp. 54-57). Medford, N.J. : Informat...
學校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目錄1 定義2 起源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一所學校具有良好的績效,能夠達成學校所訂的目標。一所有效能的學校,它充分的展現了高度的行政效能、卓越的教學效果和優異的學生學習成就。所以有效能的徐校,不僅是家長的期望,而且也是學校同仁努力的目...
教師效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效能訓練指以增進教師教學效能為目的的訓練課程或活動。訓練設計有四種模式:(1)行為改變技術模式,按照「歷程-結果」的教學行為分析研究的結果,所獲得的知識,利用增強的原理,設計成訓練課程;(2)社交技巧訓練模式,重視人際交往的互動關係與過程的分析結果,藉著理解、示範、模仿、認同、實驗進行訓練,以有效處理師生應對的行為與問題,增進教育的效率;(3)認知促進模式,強調教師教學心路歷程的反省與改造,使教師覺察教學前的觀念,教學進行中的心路歷程,遇到挫折的應對策略,並正確察覺有心而未竟全功的癥結所在及化解之道,從而引導其發展更成熟的思考方式及更有效的處理策略;(4)改變教師效能信念模式,重視教師...
  成本效能分析是從許多替代方案中,抉擇最適計畫的方法之一,為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的一種變形,但不同於成本效益分析,在成本效能分析中效益或目標是外生設定的,其作法選出能以最小成本達成目標的計畫,因此較易執行,不過也因為這個原因,成本效能分析並無法回答任何一個計畫是否值得進行的問題。通常,當我們的目標是非金錢性(non-pecuniary),或計畫結果很難以貨幣來評價時,即可以此法進行分析。例如黑面琵鷺之保育,其效益很難以金錢衡量,我們便可利用成本效能分析法,在眾多方替代方案中,選出能以最小成本達成目標的計畫。
教師效能訓練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效能訓練理論目錄1 理論學者2 理論概要3 教師效能訓練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理論學者H.Gordon,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受到俄亥俄州立大學之碩士指導教授ROGERS的影響,使其發表了一連串的管理與合作常規的理論,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授以及美國空軍,也是教師效能訓練的創辦人與總裁,目前所出版之著作有,父母效能<...
組織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效能」一詞的概念和內涵,至今仍未有統一的界說;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視組織效能為組織達成目標的程度;第二種觀點視組織效能為組織在其環境中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源的能力;第三種觀點則採系統整合的觀點,視組織效能為組織獲取、運用資源,以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由於第三種觀點,不但能兼取前兩種觀點之長,且能把握組織效能的要旨,所以較為大多數組織理論學者所接受。
  根據系統整合的觀點,組織效能係指組織的實際表現,包括組織目標的達成、組織成員需求的滿足、外部環境的調適、組織資源的獲得等。此一定義包括以下二項要點:(1)所謂「實際表現」,是指真正表現之教學效果及行政效率,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