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7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教育理想與實施所依據的最高指導原則。
  〔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係民國十八年(1929)四月二十六日,國民政府根據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公布。其中教育宗旨明定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緣此項教育宗旨的訂立,係北伐成功之後,中國國民黨實施以黨領政,不但以三民主義建國,並以三民主義施教,經國民政府大學院於民國十七年五月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南京,會中通過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十五條:「(1)發揚民族精神;(2)提高國民道德;(3)注意國民體力的鍛鍊;(4)提倡科學精神,推...
〔民元教育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元教育宗旨〕乃民國元年(1912)九月二日,教育部以民國成立,國體更新,前清所制定的教育宗旨,自不適用,因此頒布新的教育宗旨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民元教育宗旨〕,出於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建議;蔡氏在其〔對教育宗旨之說明〕中,曾提出五項主張作為教育宗旨的內容,說:「當民國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盡其任務,不外五種主義: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是也。五者以公民道德為中堅,蓋世界觀與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為根本。」關於此五種主義,蔡氏並另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詳加說...
教育宗旨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宗旨令〕係民國元年(1912)九月二日,教育部為公布教育宗旨所頒布;其內容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參見「民元教育宗旨」)
清末教育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教育宗旨頒布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此以前,中國並沒有明確的教育宗旨。光緒二十九年張百熙等在〔奏定學堂章程〕原奏上說:「至於立學宗旨,勿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於純正。」因此在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後,遂以「忠孝」為立學宗旨。
  次年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所奏之〔學務綱要〕中說:「京外大小文武各學堂,均應欽遵諭旨,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又提到「此次遵旨修改各學堂章程,以忠孝為敷教之本,以禮法為訓俗之方,以練習藝能為致用致生之具。」其中所謂「端正趨向」、「禮法」,都是指「忠孝」二字而言,當時這種教育宗旨只是附帶提及,而且「忠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心的意向。如:「題旨」、「主旨」、「宗旨」、「要旨」、「旨趣」。
古代帝王的命令。如:「聖旨」、「御旨」、「奉旨」。
美味。如:「旨酒」、「甘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如:「祖宗」、「宗廟」、「宗祠」、「列祖列宗」。
家族。如:「同宗」、「宗親」、「宗族」。
派別。如:「宗派」、「北宗」、「南宗」。
主要的。如:「宗旨」、「宗祖國」。
尊敬。如:「宗仰」。
眾人所景仰的對象。如:「文宗」、「詩宗」、「一代宗師」。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罰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
量詞。用於計算交易或事物數量的單位。如:「一宗買賣」、「數宗公文」。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