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教育活動與支出而課徵的稅捐,謂之教育捐
  從財貨的性質言,教育屬於準公共財(quasi-public goods)或是殊價財(merit goods),同時也是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部分,所以應由政府編列預算按需要支出。我國財政收支係採取統籌統支,在三級政府獨立稅收中,並未列入教育捐一項,所以教育捐是屬於臨時稅捐。
  根據我國財政收支畫分法,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的籌措並未明定由何種稅收來支應,但由於地方教育經費支出不斷提高,不僅影響其他建設的推展,同時也增加了縣市財政支出的困擾。中央為減輕地方政府財政沉重的負荷,並使國民教育不因經費支出的拮据而得以正常發展,乃於民國五十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出財物。如:「捐獻」、「樂捐」、「捐贈」、「捐錢」。
拋棄、捨棄。如:「捐棄成見」、「為國捐軀」。
稅金。如:「稅捐」。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