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56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智慧」一詞,係由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所提出,用以聯結教育理論與實踐;赫爾巴特可說是最早注意教育理論與實踐間聯結的教育學者。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一向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於兩者間關係的討論,也常因對人類的理性及實在有不同的看法而產生極大的分歧。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放到教育上來看時也極為重要,因為教育本就是一項無法離開實踐的人類活動;如何釐清教育實踐與理論間的關係,一直是許多教育學者與哲學家所孜孜研究的課題。
  自從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將人類的理性活動分為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理論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靈敏。如:「聰慧」、「智慧」、「秀外慧中」。
習佛的悟性。如:「慧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析、判斷、創造、思考的能力。《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2.聰明才智。《墨子.尚賢中》:「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己。」
3.佛教用語。指證悟一切現象之真實性的智力。《維摩詰所說經.卷中》:「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也稱為「般若」。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