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敬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神靈。如:「一般人均敬神而畏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崇、尊重。如:「敬重」、「尊敬」、「敬佩」、「敬愛」。
虔恭的表示。如:「敬禮」、「敬祝」、「敬候」。
慎重謹肅。如:「自敬」、「敬業」。
有禮貌的獻上。如:「敬茶」、「敬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香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佛敬神所點的香燈和蠟燭。《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列傳.臨賀王子岳》:「延興建武中,凡三誅諸王,每一行事,高宗輒先燒香火,嗚咽涕泣。」《紅樓夢》第五四回:「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火點著了。」
瀆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敬神
尊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從四時政教的命令。《禮記.表記》:「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糊紙1.1 紅事糊紙1.2 白事糊紙1.3 參考書目 糊紙民間藝術的一種,以竹枝做骨架、外面糊上各式色紙製成,作品蘊含豐富創意,常見於臺灣的節慶與儀式。 紅事糊紙糊紙工藝中所稱的「紅事」指的是敬神、慶典等喜事,又可以細分為祭祀、喜慶、驅煞補運三類。紅事糊紙最常見於祭祀場合,在盂蘭盆會著名儀式「放水燈」裡,信徒在結束遶境後,會到溪邊或海口施放水燈,通知各方亡魂前來享用祭品,一盞盞火光從白紙中透出,壯觀的場面中,也透露出子孫對祖先的祝福之情。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起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根據《盂蘭盆經》記...
神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儀表神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怡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祭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設祭品,敬神供祖。《逸周書.卷六.周月解》:「至於敬授民時,巡狩祭享,猶自夏焉。」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頹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香花供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香燭、鮮花供佛敬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天人以新白緤裹佛,以香花供養,滿七日,盛以金棺,送出王宮。」《聊齋志異.卷八.鍾生》:「倘得再生,香花供養有日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