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0.9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斑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物體表面上顯露出的不同顏色的點子。如:「這麼好看的緞子上,竟然有油汙斑點!」
斑點九刺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phalopholis argus (Bloch and Schneider, 1801)
九刺鮨屬極近似石斑屬(Epinephelus),但最大的區別在於本屬魚類背鰭具有9棘,而後者則有11棘。口裂大,上主頜骨遠遠超越眼後緣,胸鰭遠短於眼後頭長。體暗褐色,有若干不明之橫帶,並密布藍點。本種與青星九刺鮨(C. miniata)同具藍色小點,但本種具有較多之背鰭軟條(16;後者為15)及鰓耙數(下支16~17;後者13~14),且成魚之體鱗附有小型腋鱗,故可輕易區分之。長可達40公分。
南日本,台灣,印度洋及熱帶太平洋。
棲息珊瑚礁海域,以手釣或蟹網捕捉。部分具毒,屬Ciguatoxin,多見於較熱帶之海域。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斑點紅血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具有嗜鹹性斑點(basophilic stippling)之成熟或未成熟紅血球。可出現於兩種情形:(1)嗜多色性紅血球 (polychromatophilic macrocyte)中增加的RNA,在血液抹片時偶而會形成沉澱;(2)某些紅血球製造的異常,例如鉛中毒或地中海型貧血,紅血球可能包含核糖體物質(RNA)不正常的堆積,染色時會形成嗜鹹性粗點的沉澱物。非鉛中毒所特有,與鉛接觸的程度不完全平行,只能作為參考指標(參見『嗜鹹性斑點』)。
斑點真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點真寄居蟹具有一純白色的觸角鞭,是其顯著特徵;體表呈亮紅色或橘棕色,並綴有許多框黑邊的白色斑點。左邊大螯明顯大於右螯,大螯與第二三對步足前三節的表面密佈長剛毛和棘刺,第二三對步足指節長於前節,左邊第三步足的前節寬。尾柄後葉中間有一短的凹隙,最末緣分佈有銳利的小刺。眼柄呈亮紅色至灰藍色,也綴有深色斑點。體表剛毛為深紅色,末端白色。
斑點雞籠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近菱形,側扁而高。吻短;唇厚;頦部具一簇頦鬚。眼間隔圓突。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達眼前緣下方;兩頜齒細弱;鋤骨與腭骨無齒。前鰓蓋下緣具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且橫過峽部成一皮褶。鰾之側面有2對盲管突起,突起甚長且分枝極多。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腹面、吻及眼間隔處均無鱗;背、臀鰭具低鞘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前方無向前平棘;背鰭硬棘與軟條間具缺刻;胸鰭尖長,呈鐮刀狀;腹鰭第一棘延長;尾鰭雙截形或圓形。體銀灰色;體側具4-11條由黑點形成之橫帶。各鰭淺黃色;背鰭具兩縱列暗色斑點
斑點雀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sosteus oculatus (Winchell, 1864)
體呈火箭型;吻長;體背暗色,腹部灰白;體側佈滿斑點;體長可達1公尺,體重達80公斤。
原產地為從北美洲大湖到墨西哥灣。
棲息鹹淡水和淡水域的肉食性魚類,是現存的古生物,可在水中呼吸,亦可直接呼吸水面空氣。
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半錐魚目(Order Semionotiformes)
雀鱔科(Family Lepisosteidae),Gars
斑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點很多,四處分布的樣子。如:「這生鏽了的古銅鏡,斑斑點點,古意盎然。」《鏡花緣》第八回:「唐敖進前細看,只見其形似鴉,身黑如墨,嘴白如玉,兩隻紅足,頭上斑斑點點,有許多花紋,都在那裡啄石,來往飛騰。」
斑點月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側扁而呈卵圓形。頭中大。口小,前位。鼻孔接近且細小。眼較大。幼魚上下頜具細齒,成魚則缺如。第一鰓弓鰓耙數2 + 14。體被小圓鱗;側線前部呈弓形。背鰭延長,達尾柄處,具48-55軟條,前部鰭條高出,呈鐮刀狀;臀鰭與背鰭相對,具33-42軟條,鰭條短而低平;胸鰭長,是游泳的重要器官;腹鰭略長,亞胸位;尾鰭新月形。體色粉紅,體側具白色斑點散佈全身。各鰭橘紅。
斑點臭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logle putorius (Linnaeus, 1758)
臉部毛短,尾部毛長,體色近黑色,背部與體側有6條白紋,接近臀部時化為多個白色斑點,額頭中央有1三角形白斑,尾巴末端亦為白色,肛門腺會噴出氣味強烈的分泌物;頭軀幹長11.5~34.5公分,尾長7~22公分,體重200~1,000公克。
懷俄明州東部、明尼蘇達州、賓州南部到墨西哥北部與佛羅里達州。
主要棲息在灌叢或雜林,會避開密林與濕地,平時居於洞穴,但也會爬樹躲在樹上,以夜晚活動為主,不冬眠,雜食性,夏天吃昆蟲和植物性食物,冬季吃囓齒類或其他小獸類;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5隻,冬季活動範圍約64公頃,成小群聚居;各地生殖季節略有差異,一般3~4月交配,受精卵延遲著床,幼獸5~6月出生,懷孕期50~65天,一胎2~9仔,通常3~6仔,出生時體重約22.5公克,21天後已具成獸體色,32天睜眼,54天斷奶,15週後長成成獸體型,圈養下可活9年10個月。臭鼬黑白的毛色為警戒色,若敵人不顧警告色而靠近,臭鼬會以前腳倒立進一步警告,若敵人仍靠近,則以肛門腺噴灑液體攻擊。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斑點棘頰鮋(斑頭棘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acanthus maculatus (Gray, 1831)
體型小,近卵圓形,側扁。頭長小於頭高。口小,端位。上下頜有細小的齒,腭骨則無。鰓孔狹小,鰓膜連於喉峽部。背鰭在硬棘部及軟條部間有一明顯的缺刻,具有6~8硬棘及11~13軟條;臀鰭有2硬棘及11~14軟條;胸鰭有軟條13~14;腹鰭小;尾鰭圓形。體一致為灰色,且散在紅色的小斑點
東印度、澳洲到波利尼西亞的東南海域、中太平洋群島,北可達日本海域。
珊瑚礁區的小魚,棲息於珊瑚枝椏間,尤其是Pocillopora屬的珊瑚,這有別於喜歡棲息在Acropora屬珊瑚的單鰭棘頰鮋(Caracanthus unipinna),使這兩種棘頰鮋在棲地的選擇較無競爭。游泳能力較弱,通常用胸鰭固定於珊瑚的枝條間,不易被人發現。
體型小,背鰭有毒,無任何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棘頰鮋科(Family Caracanthidae),Crouchers,Orbicular Velvetfishe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