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1.75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旃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氈毛。《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曲柄的旗子。《說文解字.㫃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眾。」《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乘彫玉之輿,靡魚須之橈旃。」
2.泛指旗子、旌旗。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
3.毛織品。通「氈」。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齊之魚鹽旃裘。」《史記.卷一一○.匈奴傳》:「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之焉二字的合讀。《詩經.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表皮上的絲狀組織。如:「體毛」、「皮毛」、「羊毛」。
特指人身上的鬚髮。如:「眉毛」、「鬢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未經加工的。如:「毛片」、「毛貨」。
驚慌害怕的樣子。如:「他嚇得心裡直發毛。」
生氣的樣子。如:「別把我惹毛了。」
小。如:「毛賊」、「毛頭小子」、「毛毛雨」。
約略的、大概的。如:「毛重」、「毛利」、「毛額」。
不透明。如:「毛玻璃」。
貨幣單位。「角」的俗稱。十毛等於一元。如:「一毛錢」。
舉止輕浮。如:「毛手毛腳」
做事粗率。如:「你這個人做事怎麼老是毛毛躁躁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啃、咬。《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蘇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侮辱,拔刀自盡未遂,單于敬其忠烈,遣醫調治,誘逼其降。武不屈,單于怒,幽禁於地窖中,絕其飲食。武以旃毛和雪而嚥,得不死。單于又將他遠徙至北海(今俄國貝加爾湖)上牧養公羊,告以公羊生乳,方許放歸。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飢,牧羊時手持漢節,節旄盡脫仍不釋手。昭帝時復與匈奴和親,請遣返漢使,單于詭稱蘇武已死。後漢使探知實情,聲言漢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繫有蘇武所寫帛書,云在某澤中。單于不得已,交還武等九人,時武在匈奴已十九年。始元六年(前81年)返抵長安,拜典屬國。武與上官桀父子、桑弘羊有舊交。後霍光以謀反罪殺桀等,...
嚼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蘇武遭匈奴單于幽禁於窖中,而嚼雪與旃毛,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典出《漢書.卷五四.蘇建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