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旌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揚、表彰。《晉書.卷七五.荀崧傳》:「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禮,點一官媼,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也作「旍表」。
2.舊時官府為表揚忠孝節義的人,所頒賜的牌坊或匾額。唐.李公佐《謝小娥傳》:「時潯陽太守張公,善其志行,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揚、表彰。[例]旌表、以旌其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表皮」、「表裡不一」。
展露。如:「表現」、「表揚」。
說出、傳達。如:「表白」、「表明」、「表達」。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
有姻親關係的人。如:「表弟」、「表叔」、「表姊夫」。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
喜出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侍郎初意不過要將他旌表一番,與他個本等職銜,夢裡也不料聖恩如此嘉獎,驟與殊等美官,真個喜出望外。」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包恢〈旌表陸氏門記〉:「然則歷千餘載而下,而乃有如陸氏之門者,豈非世之寥寥乎絕無僅有,而卓卓乎光前絕後者乎?」
愚昧無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笨而不明事理。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紅鉛火龍訣》:「為上智之人,明達而自知,無勞論也。愚昧無知,勉論不及也。」《明史.卷一三七.吳伯宗傳》:「倘愚昧無知,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
假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縱使。《董西廂》卷八:「心上有如刀刺,假如活得又何為,枉惹萬人嗤!」明.高明《琵琶記.旌表》:「人之孝者亦多,卑人何足稱孝?假如周公、曾子之孝,亦是人子分內之事,何足旌表?」也作「假使」。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爲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面江,周長六里,原有五座城門,並各有題額,東門爲「瞿塘天險」、西門爲「全蜀咽喉」、 大南門爲「縱目」、小南門爲「觀瀾」、北門...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爲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面江,周長六里,原有五座城門,並各有題額,東門爲「瞿塘天險」、西門爲「全蜀咽喉」、 大南門爲「縱目」、小南門爲「觀瀾」、北門...
霜露之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漢.鄭玄.注:「感時念親也。」後以霜露之思表示對父母的哀思。元.高明《琵琶記.旌表》:「風木之情何深,允為教化之本;霜露之思既極,宜沾雨露之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