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9.68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星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魚綱皺脣鯊科。體長約在一公尺以內,灰黑色,帶有白斑。牙細而多,鋪石狀排列。棲息於近海,食甲殼類和貝類。肉質鮮美,可供食用。
白斑星鯊或星貂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stelus manazo (Bleeker, 1854)
體形頗修長;頭短;胸鰭前體長為全長之17~21%;口前吻長為全長之5.7~7.5%;眼眶前吻長為全長之6~7.8%;兩鼻孔間距頗窄,約為全長之2~2.9%;齒呈臼齒狀;兩背鰭間距約為全長之19~23%;第一背鰭呈寬三角形,基底中點較接近腹鰭而離胸鰭稍遠;胸鰭前緣長度為全長之11~15%,後緣寬度為全長之7.5~14%;腹鰭前緣長度為全長之5.4~8.2%;臀其高度為全長之2.2~3.4%;臀、尾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高度,為全長之6.5~9%。體背顏色灰或棕色,腹部淡色,體表通常具白色亮點,不具暗點或暗斑。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岸沿近海域,北起日本南至越南均可發現其蹤跡,另外西印度洋之肯亞沿岸亦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於東北部海域是常見的種類。
經常出現於熱帶及亞熱帶陸棚區,嗜好砂質或泥質的底質。卵胎生,每胎產仔1~22尾,2~6尾(平均5尾)較為常見。母體體型愈大有產仔數愈多的情況,妊娠期10個月,春季產仔。主要以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其中主要為甲殼類。最大可成長至117公分,成熟體長則在60~70公分間。胎仔產出體長約30公分。
可由底拖網或延繩釣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鯊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星鯊或灰貂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1908)
體形修長;頭短;胸鰭前體長為全長之17~21%;口前吻長為全長之5.7~7.1%;眼眶前吻長為眼前後徑之2.3~3.1倍;兩眼眶間隔窄,為全長之3.6~4.5%;口裂頗長,稍長於眼徑,為全長之2.5~3.7%;上唇溝與下唇溝約略等長或下唇溝稍長,上唇溝長度為全長之0.8~1.4%;齒呈臼齒狀;兩背鰭間距為全長之18~22%;第一背鰭基底中點與胸、腹鰭基底之距離相等;臀、尾鰭間距長於第二背鰭高度,為全長之6.1~8.1%。體背顏色灰或棕灰,腹面淡色,體表無白點、暗點及暗色斑。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北起日本南至越南均可發現其蹤跡。台灣於東北部海域可以漁獲。
太平洋溫帶、熱帶海域經常出現的底棲性種類,棲息水深可達50公尺以深。為胎盤型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5~16尾,產仔數目有隨母體體長的增加而增加的情形。日本海域出現者妊娠期約為10個月,產仔季節在4、5月間。產出體長約為28公分,最大可成長至101公分。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80公分及62公分以上。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的甲殼類為食。
本種於日本及台灣是經常漁獲的經濟性魚種之一,近年來漁獲量已明顯銳減。魚肉可供食用,在台灣是鯊魚煙燻製品的上等材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鯊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宇宙中會發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如:「行星」、「衛星」、「小星星」。
演藝人員或演藝界,為人所崇拜或注目的人物。如:「明星」、「歌星」。
某事的主要人物。如:「救星」、「壽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骨魚綱鯊目魚類的統稱。約有二百至二百五十種。肉食性,性情凶猛。肉可食用,肝可製成魚肝油,鰭可做成魚翅,皮可製革,用途廣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