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東西曝晒或置於通風處使其乾燥。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我這一會兒熱了也,脫下我這衣服來,我試咱。」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似這等風吹日,雪壓霜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露而蒸發水分。如:「趁天氣好的時候,把衣服拿到陽臺上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衣服披展開來晒乾。《蕩寇志》第九六回:「只見對面窗門豁地開了,卻是婆子上來衣,戴春看那的是一件大紅湖縐女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於農曆三月三日,把紗葛等夏天衣物拿出曝晒,稱為「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書本攤開在陽光下去除水分,以殺菌除蟲,防止書本朽壞。如:「一進院子就看見到處是一本一本攤開的線裝書,原來是老教授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把衣服懸掛在竹篙上使之晒乾。例:日頭當烈,堵好做得衫。(太陽很烈,剛好可以衣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前,將紙張分開曬於通風良好處,所作之調濕處理。其目的在使紙張內纖維適度吸收或排除濕氣,避免紙張伸縮,以保持其自然安定狀態,提昇多色地圖套印之精準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經過糖漬再乾的果肉。如:「桃脯」、「杏脯」、「瓜脯」。《晉書.卷六二.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拓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紙本。拓印時先將紙張浸溼,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時凹刻的字跡、圖案處便會凹下去。等紙乾後,再以毛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烏黑一片,有字跡的地方則是空白。墨乾後將紙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披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搭掛在物體上。[例]他把溼衣服披掛在竹竿上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