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7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事急躁、魯莽,不能控制感情。《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想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也作「躁暴」。
暴躁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樣。《儒林外史》第四回:「『若是送到縣裡他那裡耽得住?如今只是求嚴老爺開恩,高抬貴手,恕過他罷。』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躁如雷。」也作「暴燥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酷凶惡。如:「暴徒」、「暴虐」、「暴行」、「殘暴」、「暴政必亡」。
劇烈、猛烈。如:「暴力」、「暴怒」、「暴動」、「暴跳如雷」、「狂風暴雨」。
空手搏鬥。如:「暴虎馮河」。
忽然、突然。如:「暴漲」、「暴富」、「暴發戶」。
毀壞、糟蹋。如:「暴殄天物」、「自暴自棄」。
鼓起、突出。如:「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
顯露。如:「暴露」。
晒。同「曝」。如:「一暴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性急、不冷靜。如:「暴躁」、「煩躁」、「急躁」。《論語.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或以用「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性情暴躁,或用以諷刺無真才實學,依附權勢,竊取名位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恨、發怒。如:「惱恨」、「氣惱」。《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躁如雷。」
河東獅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的意思差不多。而陳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牆壁(當然她不敢打陳慥,否則就會遭到休妻的懲罰)弄得陳慥很是尷尬。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兇悍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溫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粗魯、暴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