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99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綜述書籍的版本、評論與其源流等各種資料的圖書目錄。
〔古今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書錄〕40卷,唐毋煚撰。開元7年(西元719年),元行沖奉詔繼馬懷素、褚無量主持祕省藏書的編目工作,煚以右率曹參軍奉派參與其事。9年11月編成〔群書四部錄〕200卷奏進。煚雖參與編纂工作,但對此目的倉促草率,深致不滿。他指出該目不當之處有5點,他說:「于時祕書省經書,實多亡闕,諸司墳典,不暇討論,此則事有未週,一也;其後周覽人間,頗睹祕文,新集記貞觀之前,永徽以來不取。近書採長安之上,神龍已來未錄,此則理有未宏,二也;書閱不遍,事復未周,或未詳名氏,或未知部伍,此則體有未通,三也;書多闕目,空張第數,既無篇題,實乖標牓,此則例有所虧,四也;所用書序,咸取魏文貞;所分書類,皆據隋經籍志...
〔百宋一廛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宋一廛書錄〕,清黃丕烈撰。卷末有癸丑(民國2年)張鈞衡跋,略云:丕烈藏書最富,賞鑒之名冠天下。嘉慶壬戌(元年,1792)遷居縣橋巷,構專室,貯所有宋槧本書,名之曰百宋一廛,請磵薲居士為之賦,而蕘圃自注之。撰〔所見古書錄〕,專論各本,以宋槧一,元槧二,毛鈔三,舊鈔四,雜舊刻五,並未編定。身後瞿木夫分為20卷,稿本歸陸存齋,亦售與日本岩崎氏。今此殘帙,無意得之。宋槧本112種,較顧賦祇短10種,亦罕見之祕岌矣。張氏收入其所刊〔適園叢書〕。其中最後一種書為〔聖宋文選〕,書錄尚未完足,文末刻有「下闕」二字。然據卷首自序,〔所見古書錄〕僅係擬撰之書。
  丕烈藏書,偏嗜宋本,各家所輯〔...
〔直齋書錄解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齋書錄解題〕,宋陳振孫撰。原本56卷,今僅殘存鈔本數種,清代修〔四庫全書〕,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分為22卷。
  是書著錄3,000餘種,51,000餘卷,不僅在當時收藏最富,即在兩宋三百年間公私收藏,也少有超過這一數量。其所撰解題,論精審雖略遜於〔郡齋讀書志〕,也不乏後出轉精之處。所以〔文獻通考.經籍考〕每晁、陳二說並列,且有不依時代,置陳說於晁說之前。後人論考宋以前著述,每加引證。今略論其得失於下:
  (一)〔宋史.藝文志〕於寧宗以後數十年間著述,甚少著錄。而陳振孫卒於宋末,是書成於晚年,所記寧宗後著述甚多,正可彌補〔宋志〕缺失,而為清黃虞稷以下各家補〔宋志...
〔寶禮堂宋本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禮堂宋本書錄〕,潘宗周撰。宗周字明訓,廣東南海人。年少時在上海洋行工作,做過英租界工部局總辦。後來與楊守敬、張元濟、徐森玉、朱疆村等交往。
  潘氏既雄於財力,受潘仕誠、伍崇曜、陶湘等商而富則收書的影響,於是有志於專收宋本。又值袁克文需以書易錢,其後百宋一廛中甲庫珍本,遂多歸潘氏。內有宋黃唐刊八行本〔禮記正義〕,因名其新居為「寶禮堂」,並覆刻以廣其傳。數年間共得宋本110種,元本6種,多出毛晉、錢曾、季振宜、黃丕烈及汪士鐘等舊藏,號為「今世百宋一廛」。請張元濟代撰〔寶禮堂宋本書錄〕,民國28年(1939)由商務印書館排印,冠張元濟序,序文及書錄皆用潘氏自撰語氣,商務亦拒不列為...
〔吳興藏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興藏書錄〕1卷,清吳興鄭元慶錄,烏程范鍇輯。鄭元慶,字芷畦,自幼通史傳,康熙、雍正間以私人之力,編輯郡志,名為〔湖錄〕,稿凡六易,生平精力,殫於是書,計成120卷,迄未刊刻。范鍇,初名音,字聲山,號白舫,又號苕溪漁隱,例貢生,有雋才,工詩善詞,曾作〔潯溪紀事詩〕70首。嘉慶初年范鍇從友人楊拙園處獲見〔湖錄〕殘本,假歸閱讀,見其中載自宋、梁以迄明季藏書者一、二十家,並採錄收藏事實附益其後,乃復為綴輯各家傳略,彙鈔11卷,題為〔吳興藏書錄〕。此書內容為記載浙江吳興一帶歷來藏書家的事實,為專門記述藏書家事實的第一部書,較葉昌熾〔藏書記事詩〕早90年。因此也可以算是中國第一部藏書家史。
〔群碧樓善本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民初江寧藏書家鄧邦述前後編了四部藏書目錄。最早一部為光緒32年(1906)編的〔雙漚居藏書目初編〕1冊,稿本,反映了鄧氏在此之前的藏書狀況;第二部是〔群碧樓書目初編〕9卷,附〔書衣雜識〕1卷,鄧氏吉林鉛印本,為其至辛亥年(1911)6月止的藏書總目;第三部為〔群碧樓善本書錄〕6卷,著錄自辛亥年以後所得到的善本,即民國16年(1927)拋售的精本,宋元舊本,殆盡於此,包括最珍重的披、玉、雲三集。其餘的部分精本則另編成〔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7卷。
  鄧氏原編〔群碧樓書目初編〕,僅聊以備檢查,至民國19年自行將〔群碧錄〕及〔寒瘦目〕合刊。鄧氏〔群碧樓善本書錄〕序云:「雖書非吾有...
[拾經樓紬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拾經樓紬書錄〕3卷,清葉啟勳撰。
  葉啟勳,字定侯,號更生居士,湖南長沙人,德輝之從子。清穆宗同治11年(1872)生,卒年不詳。
  啟勳幼承家學,性喜蓄書,十數年間,聚書100,000卷有奇,凡觀古堂中所無者,輒以重值得之。顏其室曰拾經樓,蓋取拾經眼之書之意。撰有〔四庫全書目錄板本考〕若干卷。自民國22年(1933)月〔圖書館學季刊〕7卷1期起,連續刊載至26年夏11卷2期止,至經部禮類,而季刊停辦。史部載於〔史學雜誌〕者,亦僅數期,而未續刊布。其體例略同於清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及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而詳明遠過於二家。
  民國19年春,...
〔武林藏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林藏書錄〕3卷,卷首1卷,卷末1卷,清丁申撰。
  丁申,原名壬,字禮林,所居室曰竹書堂小如舟,因自號竹舟。清浙江錢塘人。宣宗道光9年生,德宗光緒13年卒(1829-1887),年59。諸生,候選主事,因有嘉惠士林之義行,獲光緒帝賞四品頂戴。申溫謹博雅,於鄉邦文獻,最為諳熟。與弟丙,於咸、同之際,廣東因戰亂而散出之故家舊籍等,歷30年而八千卷樓遂聞名當世。咸豐太平天國之亂,丁氏兄弟拾文瀾閣書於煨燼瓦爍中,得萬餘冊,並繕補殘闕,略復文瀾閣〔四庫全書〕舊觀。
  丁申撰有〔武林藏書錄〕,又與弟丙謀刊叢書,自〔乾道臨安志〕以降,裒為10集百種,為〔武林掌故叢編〕,初刊於光...
〔崇雅堂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雅堂書錄〕,民國甘鵬雲撰。鵬雲(1861-1940),湖北潛江人,字翼父,號藥樵,別號耐公、耐翁,晚號息園居士、潛廬老人。幼時家貧無書,常以借書抄讀自勵,曾以一夜之力抄寫〔國朝詩人小傳〕數萬字。後入兩湖書院,治春秋公羊之學。光緒29年(1903)成進士,任工部主事。未幾,赴日本留學,致力研究財經問題。歸國後,任度支部主事、黑龍江吉林兩省財政監理官。辛亥革命,獲選為眾議院議員。又應熊希齡之聘,任吉林國稅廳籌備處長等職。民國6年(1917),退隱居北京。生平嗜書成癖,除經史、義理、詞章之學外,凡足以輔德業、資治理、廣知識、備參考者,無不審其緩急先後,次第收集。前後近30年,藏書逾300,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