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5.66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曹洞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師徒所創。屬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頭希遷即事而真的見解,也就是從個別事物上,顯現本然無別的理體。到良价從而發展五位君臣的說法。本寂則是大振曹洞宗風的人。此後此宗風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從如淨禪師受法,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禪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臨濟宗法脈不絕,直到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輩。相當於口語的「們」。如:「吾曹」、「爾曹」。
古代官員辦公的地方,也指官員。如:「部曹」、「功曹」。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如:「祖宗」、「宗廟」、「宗祠」、「列祖列宗」。
家族。如:「同宗」、「宗親」、「宗族」。
派別。如:「宗派」、「北宗」、「南宗」。
主要的。如:「宗旨」、「宗祖國」。
尊敬。如:「宗仰」。
眾人所景仰的對象。如:「文宗」、「詩宗」、「一代宗師」。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罰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
量詞。用於計算交易或事物數量的單位。如:「一宗買賣」、「數宗公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穴。如:「山洞」、「漏洞」、「這件衣服上有個破洞。」
透澈。如:「洞澈」、「洞察先機」。
洞房:A>隱密的房間。B>新婚夫婦的房間。如:「洞房花燭夜」。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趁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截鐵斬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釘截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趁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斬鋼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釘截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趁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五位君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价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用以誘導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象關係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
本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曹洞宗祖師之一。唐泉州莆田人,俗姓黃,十九歲出家,後師事洞山良价,並在那裡深得法要,離開良价後,回吉水山說法,將吉水山改名為「曹山」,大振宗風,發揚良价五位君臣的旨趣。曾注《寒山子詩》,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二卷行世。
良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07~869)唐代禪師,曹洞宗的創始人之一。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省諸暨縣)人。早年禮五洩山靈默法師披剃。受戒後到處參學,後在雲巖曇晟法師處開悟。唐宣宗大中末年在新豐山教授禪法,後在豫章高安洞山(今江西省宜豐縣)大闡宗風,世稱為「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說。敕諡悟本,弟子有本寂等。撰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五位君臣頌〉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