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朏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三日之月,初生之上弦月。宋.蘇軾〈贈眼醫王彥若〉詩:「空花誰開落,明月自朏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盛明時的月光。《說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也,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
2.每月初三,上弦月的月光。《書經.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月初月亮在東方出現的情形。《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唐.盧肇〈海潮賦.序〉:「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
不足、欠缺。《九章算術》卷七「盈不足」句下晉.劉徽.注:「盈者謂之朓,不足者謂之朒。」《鏡花緣》第七六回:「此是盈朒算法,極其容易。」
1.畏縮、不伸。如:「肭縮」。《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王侯縮朒不任事,臣下弛縱,故月行遲也。」
2.扭傷、折傷。《水滸傳》第四二回:「有幾個攧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扒得起來奔命。」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