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末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也作「末世」。
末代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制中的最後一位皇帝。在中國則指溥儀。如:「溥儀是個可憐的末代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端。如:「末節」、「末端」、「末梢」。
事物的最後。如:「歲末」、「十九世紀之末」。
不重要的、不是根本的事情。如:「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碎屑、細粉。如:「粉末」、「粉筆末」、「藥末兒」。
傳統戲曲扮演中年男子的角色。如:「正末」、「副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久、遠大。如:「遐壽」、「松鶴遐齡」。《詩經.小雅.天保》:「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唐.太宗〈九嵕山卜陵詔〉:「末代以來,明辟蓋寡,靡不矜黃屋之尊,慮白駒之過,並多拘忌,希慕遐年。」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角色,頗具漢族中心主義。而將郭懷一事件當作荷蘭人失去臺灣的解釋方式,則起自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末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揆一將費爾堡(Nicolaas Verburgh)當政時發生的郭懷一事件與失去臺灣連結,認定費爾堡需為失去臺灣負起責任,後來揆一的著作受日本學者重視,這個觀點也隨之被延續下來。對荷蘭當局來說,臺灣的郭懷一事件與印尼的「紅溪」事件都是「中國人戰爭」(Chinese Oorlog),並沒有太大的特殊性;而清代高拱乾在他的〈臺灣賦〉中寫道:「...(荷蘭人)營赤嵌之孤城,築安平之...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因其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稱其清末帝。而其生前也有人根據其退位,稱他為遜帝或廢帝。其在任滿洲國皇帝在位時年號「康德」,又稱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目錄1 文藝相關1.1 書籍1.2 電影1.3 電視劇 文藝相關 書籍《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0年):為溥傑執筆,記事止於1957年。1960年1月,由新華書店以內部書...
椒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美好的品德。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等州節度使制〉:「聞爾鼙鼓之音,懷爾椒蘭之德。」《舊唐書.卷一九三.列女傳.序》:「末代風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壺。」
末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晉.張華〈輕薄篇〉詩:「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也作「末代」、「季世」、「叔世」。
上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帝。《莊子.天運》:「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