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92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書。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論其指歸,辨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
2.此書。敘事時特指的書。如:「論及《文心雕龍》,老師一再強調本書值得好好研究。」
3.家譜。如清光緒華渚所修的《華氏本書》。
本書典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本書,中國古代的藏書家稱之為善本書。「善本」這個名詞是在印刷術發明並普及以後才出現的。最早的記載是北宋末年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所說:「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書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有善本。」兩宋時代談及「善本」者不少,大抵歸納起來,凡是經過精校、精刻、精注、舊本及傳世稀少者,皆可稱為「善本」。此一定義,元明兩朝一直沿用。惟自明末清初以來,一般人所謂的善本書,與前代略有差異,藏書家所稱的善本,完全視書本是否古舊而定。因為舊本書傳世日漸稀少,不得不特別予以收藏。所以後世所謂善本書,實際上指的是傳世稀少的珍本書。  「珍本書典藏」是從英文(rare bo...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號郘亭(一作郘庭),晚號眲叟。貴州獨山人。道光11年(1831)舉人,先後入胡林翼,曾國藩幕府。咸豐間,選取知縣,未就。江南底定,遷妻子於金陵,南走江淮吳越間,遍交其魁儒碩彥。友芝性寬和,喜談論,與人交無論貴賤,一接以禮。而學術深湛,好治許、鄭之學。與遵義鄭珍相友善,其詩作主學宋詩,亦與鄭珍齊名,為晚清宗宋派重要人物。家貧嗜古,喜聚古籍珍本,藏書之所稱為影山草堂。與藏書名家郁松年、丁日昌等交遊甚密,互相傳錄罕見珍祕;又於太平天國期間,廣收江南故家所藏,以明清精刻、名家抄校之本為最富。尤其藏有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殘卷,曾...
〔善本書室藏書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本書室藏書志〕40卷,清丁丙撰。善本書室為清季藏書家丁丙書藏精華所在,又名小八千卷樓。丁氏藏書既富,所得之書必詳加考校,因而有藏書志之編撰。書志共有40卷,依四庫分類,分為4部,44類,卷1至5為經部,分10類,收書370種;卷6至14為史部,分15類,收書462種;卷15至22為子部,分14類,收書600種;卷23至40為集部,分5類,收書1,237種,計2,669種。此書志的編撰,始於光緒21年(1895),據孫峻〔八千卷樓書目序〕稱:「乙未(1895)春,丈(丁丙)有善本藏書志之作,約峻辰集酉散,日撰解題二十部。…閱三年畢事。」知書志成於光緒24年。書成之後,曾請繆荃孫校訂,並為...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編,1987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全書5冊,正文3,119頁,索引475頁,共計3,594頁。
  該書目所收,係該館自1910年建館至1986年70多年間陸續入藏的漢文古籍善本。
  該館善本古籍的來源有3:
  (一)政府撥交:籌建之初,清政府即將內閣大庫、翰林院、國子監南學等處的宋元刻本[永樂大典]等舊藏撥歸京師圖書館(該館初名),這是館藏善本的基礎。
  (二)廣泛採購:由於上級重視與支持,所獲頗多。例如1965年,各方共同努力,阻止了香港一藏書家的一大批珍本流散國外,不惜重金,收歸國有。
  ...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7卷,清末民初鄧邦述撰。民國19年(1930),長洲吳梅曾記述鄧氏自言曰:「昔借債以買書,今鬻書以償債,事本平常無足為異,獨念三十年讎校考訂之勤,叢殘舊稿,棄之可惜。又鬻而未盡諸書,亦頗有可錄者,當別成一目,彙刊行世,則書雖亡,而題識目錄具在也。」〔寒瘦目〕7卷,吳梅稱之:「古本精鈔,琳琅滿目,取柏梁之餘材,已足庇寒士之大廈。」民國19年鄧氏將之與〔群碧樓善本書錄〕合刊,日後群碧寒瘦藏書隨著主人消殞而散佚,書錄卻及身已定,流傳後世。
  〔寒瘦目〕一如〔群碧錄〕,仿天祿琳琅例,區別刊鈔,各分四部,再依版刻時代,卷1:宋本、元本、景宋鈔本、景元鈔本,24種,...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莫氏原書(下稱〔莫目〕),已另有條目。傅氏訂補,多出原書數倍,分為23卷。
  傅增湘(1872-1950)字沅叔,四川江安人。清光緒24年(1898)進士,歷任袁世凱祕書、直隸提學史,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等。富藏書,訪書、校書甚勤,有〔雙鑑樓善本書目〕、〔藏園群書題記〕等。熹年則是增湘的孫子。在1974-1983年間,曾整理過〔藏園群書經眼錄〕等,按著整理本書,而於1988年完成。
  此書卷首有「整理說明」,民國元年增湘攜〔莫目〕南北訪書,有見即錄,民國3年(1914)並校訂排印,此後仍陸...
[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陶湘編。清朝初年,承明代遺風,內府所刊行之圖書,不離明代經廠本風格。康熙以後,天下漸次安定,乃銳意於文治,大量編修圖書刊刻典籍,並設立修書處於武英殿,專司內府出版圖書的刊印任務,以求獨創風貌,後人因簡稱清內府刊印的圖書為殿本。清武英殿除為校對官員、書作工匠所集中外,另設有書庫,儲藏有清歷朝殿本書。有清二百餘年間,殿版圖書為數可觀,但無專目記錄,僅〔清宮史〕、〔清宮史續編〕之書籍門中略有記載,不過亦僅止於嘉慶10年(1805)而已。民國15年(1926)國立故宮博物院於清壽安宮舊址設立圖書館,聚有清內廷所有書藏儲之,並各按圖書性質,分為3個書庫收藏,殿本書庫便為其一。...
[中國善本書提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1903-1975)撰。王重民字有三,河北省高陽縣人,著名文獻學家,精治目錄學、版本學、敦煌學,著作等身,貢獻至大。
  該書撰寫於1939至1949年間。1939年,王重民應美國國會圖書館遠東部主任恒慕義(A. W. Hummel)的邀請,鑒定該館所藏的中國善本書,凡經他鑒定的1,600餘種善本書,皆撰有提要。北京圖書館在抗日戰爭期間,為珍本秘籍的安全計,將2,720餘種善本書寄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王重民在攝製這些書的縮微膠卷時,亦為每書寫一提要,1947年回國後,又為該館的善本書撰寫了很多提要,共得2,100餘篇。後又撰寫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明刻本...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係中國現存古籍善本匯編書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顧廷龍主編。自1978年3月召開編輯工作會議開始,經過全國各地藏書單位的普查、鑒定、編目和匯總,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部,1990年出版叢書部,現史部也已出版,子部與集部正陸續問世,至目前為止,歷時15載。
  該書目共收錄除西藏、臺灣以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物保管委員會,大專院校圖書館、中等學校圖書館,科學院及其所屬各研究所,名人紀念館以及寺廟等782個單位的藏書(不含外國如日本刻印或抄寫的漢文古籍)約60,000多種、130,000部。
  凡具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