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534~550)北魏孝武帝西奔後,高歡別立孝靜帝,稱為「東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西」相對。如:「東方」、「東部」。
主人。如:「作東」、「東道」、「房東」、「東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
姓。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鷸蚌相危注音︰ㄩˋ ㄅㄤˋ ㄒ|ㄤ ㄨㄟˊ漢語拼音︰yù bàng xiāng wéi釋義︰相危,相危害。「鷸蚌相危」猶「鷸蚌相爭」。見「鷸蚌相爭」條。 01.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 參考詞語︰鷸蚌相持注音︰ㄩˋ ㄅㄤˋ ㄒ|ㄤ ㄔˊ漢語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釋義︰相持,相挾持。「鷸蚌相持」猶「鷸蚌相爭」。見「鷸蚌相爭」條。 01.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喒漁人含笑再中興。」 02.《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九老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 參考...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拼音︰yǐn zhèn jiù kě釋義︰即「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北齊.杜弼〈為東魏檄梁文〉:「見黃雀而忘深井,食鉤吻以療飢,飲鴆毒以救渴,智者所不為,仁者所不向。」 參考詞語︰引鴆止渴注音︰|ㄣˇ ㄓㄣˋ ㄓˇ ㄎㄜˇ漢語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釋義︰猶「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宋.唐庚《文錄》:「引鴆爵以止渴,渴止而身亡。」 參考詞語︰止渴飲鴆注音︰ㄓˇ ㄎㄜˇ |ㄣˇ ㄓㄣˋ漢語拼音︰zhǐ kě yǐn zhèn釋義︰猶「飲鴆止渴」。見「飲鴆止渴」條。 01.《掃迷帚.第二四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549,北齊代人。初從爾朱榮,後以軍功封索盧縣侯,累遷并州刺史。爾朱兆以為長史,兆敗,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時,以軍功進爵為公。侯景叛亂,紹宗以東南道行臺討之於渦陽,大捷。又為南道行臺攻西魏王思政於潁川,死於斯役。 (7) 吳明徹:西元514∼580?,字通昭,南朝陳秦郡人。略涉書史經傳,從汝南周弘正學天文遁甲,略通其術。入陳,遷安南將軍。宣帝時,詔加侍中,統眾軍十餘萬北征,進克仁州,封南平郡公。進攻彭城,大破北齊軍於呂梁,授南兗州刺史。後為北周徐州總管梁士彥擊敗,與將士三萬人均被俘,卒於長安。 ◎2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三.奸鬼為人禍》晉景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ǔ yǎn qí釋義︰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01.《周書.卷一八.王思政列傳》:「東魏太尉高嶽、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臥鼓偃旗,若無人者。」 參考詞語︰息鼓偃旗注音︰ㄒ|ˊ ㄍㄨˇ |ㄢˇ ㄑ|ˊ漢語拼音︰xí gǔ yǎn qí釋義︰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01.明.何良臣《陣紀.卷二.奇正虛實》:「乃息鼓偃旗,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 參考詞語︰掩旗息鼓注音︰|ㄢˇ ㄑ|ˊ ㄒ|ˊ ㄍㄨˇ漢語拼音︰yǎn qí xí gǔ釋義︰即「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01.《明史.卷三○九.流賊列傳.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文體名。刻在石上的文詞,用以頌揚功德,或記載死者的行誼等。如:「北魏嵩高靈廟碑」、「東魏敬史君碑」。
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宵達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齊書》中記載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蹟:北齊文宣帝高洋,是高歡的兒子。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在北魏朝中擔任大丞相,獨攬大權。北魏孝武帝因為不甘受高歡控制,逃出了洛陽,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後來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於長安,史稱西魏。原本統一的北方,至此分裂為西魏、東魏二國。東魏在高歡死後,大權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後來高洋廢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文宣帝年輕時,氣度恢宏,性情果斷,外柔而內剛。在位初期,留心國事,勵精圖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學,重用漢人,使魏晉以來的刑律削繁就簡。在對外用兵方面,連連征戰勝利,威振戎夏...
山窮水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庸公:即陸騰(?∼西元578),字顯聖,北周代人,陸旭之子。北魏末,任通直散騎常侍。及魏分東西,仕東魏,為陽城郡守。魏恭帝三年,爵上庸縣公,邑二千戶。西魏文帝大統九年,被俘降,宇文泰以其為帳內大都督,領兵鎮壓各地起事。北周武帝天和四年,累官至江陵總管,後出為涇州總管。卒諡定。 (3) 崢嶸:山勢高峻突出的樣子。 (4) 豁嶮:音ㄏㄨㄛˋㄒ|ㄢˇ,山谷地勢險惡難行。 (5) 馬束橋飛:橋墩斷裂,馬匹受到限制,無法通行。 (6) 中垺:中城。垺,音ㄈㄨˊ,外城。 (7) 款:叩、敲。此指開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