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齧齒目松鼠科。形似鼠而大,毛黑褐色,尾巴長大而蓬鬆,密生長毛,眼大,門牙尖銳,性活潑機靈,行動敏捷,常棲樹上,食果實等。也稱為「栗鼠」。
赤腹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1778)
背面暗灰褐色,無條紋,腹面及四肢內面為深栗色,尾毛黑褐色,先端灰褐色。頭軀幹長18.8~21.8公分,尾長18~20.2公分,體重150~500公克。
中國大陸南部、緬甸、孟加拉、泰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海南島、台灣。
主要棲息在低海拔或山區森林和開墾地,白天活動為主,通常在樹上,但也會下到地面活動,利用樹洞或自己用枝葉做窩;食物包括果實、堅果、種子、芽、花、其他植物性食物、昆蟲、鳥蛋等;在台灣全島森林普遍分布,通常單獨活動,冬季和春季時,雄松鼠活動範圍2.62公頃,雌松鼠0.69公頃;夏秋季雄松鼠活動範圍1.25公頃,雌松鼠0.48公頃,活動範圍有重疊;終年可生殖,中部地區以12~5月為懷孕高峯,一胎2仔;而北部地區則以1~3月和7月為懷孕高峯,一胎1~2仔,圈養下壽命可達17年,曾因啃咬經濟樹種的樹皮,造成林木損失而被毒殺,目前數量仍多。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台灣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台灣松鼠(Squirrel taiwanus) (註2)1.1 主要食物1.2 日行性動物1.3 赤腹松鼠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台灣松鼠(Squirrel taiwanus) (註2)1. 松鼠體形細長,分布於蘇聯亞洲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日本,中國東北、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北部和...
荷氏松鼠(長吻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remomys pernyi (Milne-Edward, 1867)
體背面,包括頭、顏面及四肢均暗灰褐色,體腹面包括四肢內側污黃色或橙黃色。頭軀幹長17.6~23.5公分,尾長12~17.3公分。
中國大陸中部與南部、越南北部、緬甸、台灣。
棲息在低海拔與山區森林中,在台灣會出現在低海拔到海拔2,800公尺的闊葉林與混生林,活動多在樹林下層及地面;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和昆蟲為主;由於數量較少,觀察不易。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1023--囓齒目(Class Rodentia)
T0000001025--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條紋松鼠(金瓜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miops maritimus (Bonhote, 1900)
小型松鼠,頭軀幹長不超過12公分,背上3條黑色縱紋,中央條紋寬約0.4~0.5公分,由肩部延伸至尾;頭軀幹長10.5~13.4公分,尾長9~11.2公分,體重40~85公克。
中國大陸、越南、寮國、台灣。
在台灣分布於海拔500~3,000公尺森林中,主要以闊葉林為棲息地;白天活動,晚上住在樹洞中;以植物種子、嫩葉、果實與昆蟲為食;6月交配,9月生產。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miasciurus hudsonicus (Erxleben, 1777)
體背黃褐色到橄欖棕色,腹部近白色,頭軀幹長16.5~23公分,尾長9~16公分,體重142~312公克。
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西部洛磯山脈、美國東北部、阿帕拉契山脈。
棲息在針葉林、落葉林或混生林,主要為樹棲,但也在地面上活動,會利用3種窩,一種是夏天用較鬆散的窩,一種是冬天用的樹洞,一種是冬天替代用,編織較緊密在密枝葉叢中的窩,有時也會用石頭或樹幹下的地洞,白天活動為主,不冬眠;食物多樣,包括堅果、芽、果實、樹皮、蕈、樹汁、種子、鳥蛋、小鳥、鼠、幼兔等,但主要以松果內的種子為食;族群密度每公頃0.7~4.6隻,活動範圍1~2.4公頃,通常單獨活動,有領域性;隨所在地區不同,一年生1~2胎,懷孕期33~35天,一胎1~8仔,通常4~6仔,出生時體重5~8公克,7~8週斷奶,18週播遷出去,不到1歲即可生殖;圈養下壽命可達10年,有時會啃咬樹苗對苗圃或造林造成...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長吻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吻松鼠的體型較赤腹松鼠略小,但鼻吻部較長;腹部為橙黃色,尾毛膨大呈灰黑褐色,但灰白毛比例較少,這些特徵都與赤腹松鼠有明顯差異。頭體長17至23公分,尾長12至18公分,體重約200公克。齒式:門齒1/1,犬齒0/0,前臼齒1/1,臼齒3/3;全部的牙齒數有20顆。
十三條紋地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ermophilus tridecemlineatus (Mitchill, 1821)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13~40.6公分,尾長3.8~25.4公分,體重85~1,000公克,本種背部灰褐色,同時有多條深淺相間的條紋,深色條紋上還有一排淺色的斑點,腿短,有頰囊。
阿爾伯他中部到俄亥俄州和德州南部。
棲息在草原等開闊處,會挖地道,寬度約5公分,長度5~6公尺,深度0.3公尺,內襯為草的窩直徑15~20公分,洞口沒有土堆;通常9月時累積的脂肪會使體重倍增,10月開始冬眠,到來年3~4月再出洞,不太利用儲食度冬;食物包括種子、堅果、穀粒、根、球莖、蕈、綠色植物、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時也吃鳥蛋和小型脊椎動物;族群密度約每公頃0.3隻,通常成小群聚居,雖會防禦其他個體進入地道,但不會對洞口附近地表的個體表現領域性;通常一年1胎,交配在冬眠後進行,懷孕期23~31天,出生時體重5~12公克,4~6週斷奶,由於森林砍伐,農地擴張,本種的分布與數量也因而增加。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iurus carolinensis (Gmelin, 1788)
本屬頭軀幹長20~31.5公分,尾長20~31公分,體重200~1,000公克,本種體被灰色或灰褐色,腹部淺黃色,尾毛蓬鬆。
加拿大東南部、美國東部。
棲息在落葉林、針葉林,大部分時間待在樹上,但會下到地面進食或掩埋堅果與橡實,會以枝葉在樹上做窩,但也會住在樹洞中,通常一個個體有好幾個窩以躲避天敵;白天活動,通常晨昏是活動高峯,但冬季天冷時午間活動頻繁,一般不冬眠,只在氣候太惡劣時減少外出活動,但食物量太低時會大群遷移,食物包括各種堅果、種子、果實、芽等,最喜橡實和榛果,有時也吃蕈、昆蟲、蛋、小鳥等;族群密度每公頃5~50隻,最小活動範圍僅約0.5公頃,其中雄松鼠平均0.53公頃,雌松鼠0.4公頃;一般單獨活動,僅在生殖季聚集,終年可交配,但小松鼠的出生高峯在2~4月和6~9月,懷孕期約44天,一胎1~9仔,平均3仔,出生時體重8~18公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imiri sciureus (Linnaeus, 1758)
頭軀幹長26~36公分,尾長35~42.5公分,體重750~1,100公克,體小,眼大,兩眼很靠近;大耳似人耳,毛短、密、軟、光亮,鼻周圍和唇為黑色,幾乎無毛,眼與耳周圍、喉與頸側白色,頭頂黑到灰色,背部、前肢、手、和腳紅或黃色,肩和後腿帶灰色,腹部白色,尾如身體般為雙色,但尾末端為黑色,無捲握力。
哥倫比亞與祕魯北部的安地斯山區東部到巴西東北部。
主要棲息在原生林或次生林、開墾地,通需靠近河流,白天活動,樹棲性,但也會下到地面,食物包括果實、堅果、莓、種子、花、葉、芽、樹膠、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群居性,一群10~300多隻都有,通常30~50隻,生殖季時個體間會有優勢位序;隨棲地品質不同,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20~528隻,群體活動範圍從17.5公頃到3平方公里不等,群體覓食的距離約0.6~1.1公里;乾季時有2~4個月的交配季,小猴在6~8月初出生,發情週期6~26天,懷孕期152~172天,一胎生1仔,出生時體重約100公克,出生後的第1~2週,小猴緊抓在母猴背部,1年後獨立,雌猴約在3歲時初次生殖,雄猴5歲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3...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捲尾猴科(Family Ceb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