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形似二胡,琴筒由木或椰子殼製成,上蒙薄桐木板而得名,琴桿多用質地堅硬的木料製成,弓桿較粗,音色高亢明亮。為多種梆子腔戲曲及其他北方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今有分為高音板胡及中音板胡,可作為獨奏或樂隊合奏使用。也稱為「梆胡」、「秦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稱。如:「胡人」、「五胡亂華」。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桃」、「胡瓜」、「胡琴」。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狀的木料。如:「木板」。
片狀的器物。如:「地板」、「墊板」、「黑板」、「天花板」。
音樂的節拍。如:「板眼」、「慢板」、「快板」、「行板」。
不靈活或固執不知變通的。如:「呆板」、「古板」。
繃緊。如:「板著臉」、「板起面孔」。
二人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曲藝。流行於東北各地。以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蓮花落等演變而成。用嗩吶、板胡、竹板、鑼鼓等伴奏,由二人舞蹈說唱,以五至八支曲牌聯綴,演唱故事。
山東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後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後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餘齣。
紹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浙江、上海一帶的劇種。原稱為「紹興亂彈」、「紹興大班」。樂器以板胡、笛、斗子為主,主要腔調為二凡、三五七,偶用陽路。音樂風格激越、粗獷高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