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0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形的屋椽,即榱。《說文解字.木部》:「,榱也,椽方曰。」《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及周室衰,禮法墮,諸侯刻丹楹,大夫山節藻梲。」
丹楹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漆紅的柱子和雕刻精美的椽子。形容建築物的精美壯觀。《文選.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屋上的橫木和方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袁(1266~1327)字伯長,自號清容居士,慶元人;生於宋度宗咸淳二年,卒於元英宗泰定四年,享年六十二歲,乃宋同知樞密院事韶之曾孫。
  為童子時,聲名已著,部使者舉茂才異等,擢為麗澤書院山長;元成宗大德初(1297),閻復、程文海、王構等薦之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進十議(〔昊天五帝議〕、〔祭天名數議〕、〔圜丘非郊議〕、〔后土即社議〕、〔祭天無間歲議〕、〔燔柴泰壇議〕、〔郊不當立從祀議〕、〔郊明堂禮儀異制議〕、〔郊非辛日議〕、〔北郊議〕),禮官服其博,多采用之。陞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歷兩者,遷待制,又再任,拜集賢直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建築使用的方形小木料。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牖,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子貢乘肥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不容巷而往見之。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車馬之飾,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之也。」子貢逡巡,面有慚色,不辭而去。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袁〈題赤壁圖〉:「覽此長卷,益知東坡翁百折不撓,非景物可動,為之一噱。」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按照圖象尋求好馬。語本《漢書.卷六七.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後比喻做事拘泥成法,呆板不知變通。元.袁〈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驚嘆、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辭,驚語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褘而。」唐.韓愈〈進學解〉:「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條及屋頂的木材。《左傳.桓公十四年》:「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晉書.卷八五.諸葛長民傳》:「屋中柱及椽間,悉見有蛇頭,令人以刀懸斫,應刃隱藏,去輒復出。」也稱為「椽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