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3.2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棍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原為孟加拉之森達部落(Santal Tribes)的一種劍與盾之舞蹈。常在戰鬥出征之前夕,或勝利歸來之際表演。其後則以棍易劍。通常在夜間火把照明之下演出。舞者在圓圈中,揮動棍與盾而舞。在圓圈中心為鼓手。每一舞者身纏腰布,帶腳環與項鍊。在舞蹈中,觀眾則在圈外提米酒,以葉子捲成之管子,將米酒灌入舞者飢渴之喉中。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棒子。如:「木棍」、「鐵棍」、「警棍」、「雙節棍」、「童軍棍」。
無賴、不正派的人。如:「惡棍」、「賭棍」、「神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時用來抵擋外來武器攻擊,以保護身體的兵器。如:「籐盾」、「盾牌」。
盾形的獎座或紀念品。如:「金盾」、「銀盾」。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後盾」。
矛盾:A>言語行為相互牴觸。如:「他的話前後矛盾,顯然這件事有問題。」B>兩種勢力相互衝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