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楊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宣帝時封平通侯,遷中郎將,居官廉潔無私,然性刻害,好發人陰伏,為怨家所告,免為庶人,家居治產業,起田宅,以財自娛,友人孫會宗致書戒之,惲報書辭語怨懟,宣帝惡之,當惲大逆無道,坐腰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柳科植物的統稱。與柳相似,但枝條上挺。種子有白絮。種類很多,有銀白楊、毛白楊等。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渾厚。《說文解字.心部》:「惲,重厚也。」
籌劃。《玉篇.心部》:「惲,謀也,議也。」
姓。如清代有惲敬。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載,漢朝時的楊惲(ㄩㄣˋ),父親楊敞是昭帝時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強,所以年輕時就在朝廷裡擔任要職,聲名顯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覺中顯露驕傲的態度,常常得罪別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長樂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了一狀,他懷疑是楊惲慫恿的,所以也上書控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一條罪狀大意是說: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正談論他們首領單于(ㄔㄢˊ ㄩˊ)被人殺害的消息。楊惲聽了之後,就發表議論說:「單于真是昏庸的君主,雖然他的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考、思量。《說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取得、得到。如:「獲勝」、「查獲」、「虜獲」、「不勞而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遭遇時變,以獲爵位。」《金史.卷九十.賈少沖傳》:「家貧甚,嘗道中獲遺金,訪其主歸之。」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恐懼至極。漢.楊惲〈報孫會宗書〉:「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寢門,遂有不可問之處。豈果脂粉之氣,不勢而威?胡乃骯髒之身,不寒而慄?」也作「不寒而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沿著、順著。《書經.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舉起、振動。如:「奮筆疾書」。《淮南子.氾論》:「身自奮袂執銳,以為百姓請命于皇天。」《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