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3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表演者所組成的團體。如:「他終於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組樂團。」
管弦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rchestra中譯名。字義源於古希臘劇場中合唱團所在的位置名稱,後延伸為樂器合奏團,通常用於18世紀後的樂團,涵蓋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擊樂器等,以演奏管弦樂曲為主。一般樂團約介於40-70人間,50人以下的亦稱chamber orchestra(室內管弦樂團);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稱為交響樂團(symphonic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國家交響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團,1983年教育部輔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分別成立實驗管弦樂團,補助各校聘請專任演奏人才各十人駐校演出。1986年8月將原三校實驗樂團合併,延攬海內外演奏菁英組成「聯合實驗管弦樂團」。1994年改名為「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1997年赴歐洲維也納、巴黎、柏林等地巡迴演出。成立至今已舉行四百餘場音樂會,曾合作演出之名家有:男高音多明哥、帕華洛帝、卡瑞拉斯,指揮家艾科卡、林克昌、林望傑、簡文彬、席維斯坦,吉他家耶佩斯,鋼琴家貝爾曼、傅聰,大提琴家羅斯拖波維奇、馬友友,小提琴家林昭亮、胡乃元等。2001年起聘請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簡文彬擔任音樂總監。曾伴奏演出...
交響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大型管弦樂團的通稱,有的樂團則稱為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基本上由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擊樂器等組成的大規模的器樂演奏團體,人數約70-100人左右。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68年創立於臺北市,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歷任團長鄧昌國、陳暾初、陳秋盛、徐家駒,團員編制九十九人。1979年開始辦理臺北市音樂季,開國內大型音樂季之先河,禮聘各國藝術家參與,已成為著名之國際性藝術活動。歷年演出歌劇、舞劇、交響樂、鄉土音樂等,達七百餘場,尤其歌劇製作及演出國內堪稱第一,計演出過「茶花女」、「浮士德」、「卡門」、「杜蘭朵公主」、「波西米亞人」、「阿依達」、「蝴蝶夫人」、「鄉村騎士」、「丑角」、「奧泰羅」等著名歌劇。對於提昇國內文化活動,成績斐然。1988年起舉辦國際音樂大賽 ── 小提琴,1990年3月起應邀赴東南亞三國演出,1991年應美國鳳凰城市政府之邀,為國際...
臺北市立國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臺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1979年9月1日創立於臺北,隸屬於臺北巿政府文化局,簡稱北市國。歷任團長陳暾初、陳澄雄,現任團長王正平,共有團員六十人。北市國活躍於臺北的音樂舞台,擅長演奏傳統樂曲及現代創作國樂作品,至今已演出一百多場的定期音樂會,曾先後訪問過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大陸、澳洲、歐洲等國家地區。每年參與策劃及演出「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定期舉辦國樂研習營和研討會,並創辦「臺北市民族器樂協奏大賽」,還有錄音帶、錄影帶、雷射唱片、DVD、樂譜及「北市國樂」月刊的發行。曾伴奏演出過民族芭蕾舞劇《蒙漢情》,現代民族舞劇《桃花姑娘》、《七夕雨》、《詩經新樂舞》、《曹丕與甄宓》、《地獄...
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弦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用語。管弦樂團是指一團擁有幾組以上不同樂器的大型樂團。西方的管弦樂團多數是以演奏交響樂為主,它的編制包括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和指揮。古希臘時期Orchestra一詞原指希臘悲劇演出時舞台前方合唱團及歌舞表演的區域。中世紀時,這詞又用來指舞台前的地帶,到十八世紀中期,它才變為管弦樂團之泛稱,同時樂團的演奏區域仍然排在舞台前方。管弦樂團的人數和樂器的編制,隨著作曲家的需要而不斷調整。廣義的管弦樂團也可包括日本的雅樂團、印尼的甘美朗(Gamelan)樂團和京劇的樂團等。西方管弦樂團之發展:雖然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也使用樂器在聲部上演奏,但對樂團的安排,常是非正式的。到...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二十四人弦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團。二十四人弦樂團是十七世紀法國的宮廷樂團。自法王亨利四世及路易十三以來,宮廷芭蕾璀璨發展,促成甄選專才組成皇家樂團,最著名者為二十四人弦樂團,其所以採二十四,是仿照具有職業聲譽的遊唱樂人(Menestrier),路易十四賜名為二十四人大樂團(Band of Twenty-four Violins)。此樂團穿著高貴的制服,由盧利(Lully, 1632-1687)指揮掌理,主要職責是在新年及五月節時演奏舞蹈歌曲,並且於宮廷舞會、國宴或朝臣覲見等場合演奏,在整個歐洲聲名顯赫,被其他君國仿效,被稱為「國王之樂」(King´s Music)的英國查理二世宮廷樂團,即為一例。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劇場設備名詞。原指古希臘劇場舞臺前緣,提供合唱舞團跳舞的圓形廣場。現代的用法,是指由一大組樂器演奏所組成的音樂團體,大約由一百支樂器組成,分成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敲擊樂器等四個主要的演奏組。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