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02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府詩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郭茂倩編,一百卷。分為十二類,輯錄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採先秦歌謠。包括民間歌謠與文人作品,以及樂曲原辭和後人的仿作。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解題,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資料豐富,為研究歷代樂府民歌的重要文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吟詠、朗誦的文體。傳統詩多須講究格律。如:「古詩」、「現代詩」。
詩經的簡稱。如:「詩、書、易、禮、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集會」、「集合」、「集資」、「聚集」、「收集」、「集思廣益」。
市場。如:「趕集」、「市集」。
輯錄式的出版品或影片。如:「詩集」、「文集」、「影集」。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詩文詞曲等著作。如:「集部」、「經、史、子、集」。
量詞。用於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這一套兒童故事書總共有三十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員辦公的地方。如:「市府」、「省府」、「總統府」。
尊稱別人的居處、宅第。如:「府上」、「貴府」、「府第」。
人事物聚集的地方。如:「學府」。
樂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樂舞機構。「樂府」之名應追溯至秦朝(西元前221∼西元前206),該時有樂府令之官職。漢初沿舊制,仍設有該官職。武帝(西元前141∼西元前87)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定郊祀之禮,祠太一於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於汾陰,澤中方丘也。郊廟樂舞底定之後,乃立「樂府」,採集民間詩歌樂舞。令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以正月上幸用事甘泉圜丘,男女童七十人歌誦,昏祠至明。哀帝(西元前7∼西元前1)於西元前七年四月即帝位,因哀帝不好音律,加之當時「樂府」有八百二十九人之多,於是廢「樂府」,留任三百八十八人,皆屬郊廟樂舞人員,歸大...
《漢書.卷十一、二十二、九十三》。
  樂府係秦、漢時期由國家設立以掌管音樂的官方機構。秦代樂官有奉常、少府二署;少府屬官有樂府令、丞。一九七七年,始皇陵附近曾出土一件錯金甬鐘,屬秦代樂器,側面銘刻篆書「樂府」二字,為其明證。漢襲秦制,亦設樂府,武帝時加以改組並擴充。〔漢書.禮樂志〕記載元鼎五年(西元前112),制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採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由此可知「樂府」的職掌包括:(1)為宮廷編寫各種祭祀、宴饗等儀式音樂;(2)蒐集民歌,整理和改編曲調與歌詞,當時曾創...
詩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一人或多人的詩編輯而成的集子。《隋書.卷三五.經籍志四》:「詩集五十卷,謝靈運撰。」《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杜少卿先生,向日弟曾在尤資深案頭見過他的詩集,果是奇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