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派是音樂藝術上的流派,指特定歷史時期中某些創作主張與風格相近的音樂家及其藝術活動的總稱。一般說來,藝術上各個流派的特點往往很難用明確的語言概括。以樂派來說,同一個樂派在不同國家中的發展常是不平衡的,同時它在表現方式上也各有其側重之處,而且同一樂派在其存在的過程中亦有早期、全盛、晚期之分。因此,關於樂派的介紹,只能限於敘述其最具一般性與最突出的特點。透過對不同樂派的介紹與了解,將更容易進入音樂欣賞的情境中,加強美育的成效。
  就歷史順序來看,西方的樂派可分為巴洛克音樂、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印象派與現代樂派等。其中巴洛克音樂是直接從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傳統發展出來,在時間...
國家主義;國民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名。國民樂派是指十九世紀中期在歐洲和俄國地區的一群音樂家,他們為了強調自己國家或種族的文化認同,儘量採用本國的民謠旋律或節奏作為音樂創作的素材及內容。其實使用民謠旋律作為音樂創作的素材在十七、十八世紀時已被很多作曲家採用;但國民樂派的作曲家採用民謠為素材的動機,卻含有一層文化及政治的意識,例如浪漫派後期波蘭音樂家蕭邦(F. Chopin, 1810-1849)所作的波蘭舞曲是有音樂家個人的政治意圖,一直到俄國作曲家葛令卡(M. Glinka, 1804-1857)的歌劇《沙皇的一生》(A Life for Tsar, 1856)推出後,把浪漫派和國民樂派才明顯地劃分出來。《沙皇的一生》...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印象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這名詞是指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在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的音樂風格。印象派本來是十九世紀後期在法國所流行的一種繪畫風格,這種風格是以莫內(Monet, 1840-1926)的名畫《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ent)為代表。印象派畫家企圖捨棄傳統的線條輪廓描繪法,他們以探討彌漫於自然界的色彩和光為目標。他們相信色和色之間的明暗光度能營造出一種朦朧的視覺幻影,這種幻影造成的「印象」是與自然界的光和色有關。很多樂評家認為德布西的音樂風格尤其是和聲的感覺上與視覺藝術的印象派繪畫很相似,因為他的樂曲對音的彩度處理特別精緻,...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西洋美術辭典》雄獅出版社。
古典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通常把嚴肅性或藝術性的音樂稱為「古典音樂」,以別於「流行音樂」,這是將「古典」作為「傳統」的廣義解釋。而這種對「古典」的解釋並不精確,更和一般學者對於「古典樂派」的解釋有很大的出入。對於古典樂派較為確切的解釋有下列兩種:
1.專指音樂史上特別強調清晰、均衡和自然的風格,或重視客觀性和傳統的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大約是在一七五○至一八二○年間,此時音樂的發展由原先的複調音樂,轉變至由主調與和聲為主的音樂,他們所追求的是旋律的單純性。這種主調音樂與巴洛克音樂中賦格曲之不同處,在於賦格曲中的旋律常常只是依序進入、模仿和交替,但是聆聽者卻不易跟隨某一旋律進行,也無法清楚旋律中的樂句和分句...
浪漫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樂風,特點是不論在作曲或演奏上,都以展現個性、自我、無拘無束的情感為主。此樂派往往從詩歌、童話和民間故事中擷取靈感。民族曲風強烈,而非專為貴族演奏的樂曲。
柏林樂派(Berlin Schoo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或者可將其視為浪漫樂派後期的發展;早期的國民樂派作曲家事實上都是浪漫主義者,他們的作品都含有後期浪漫樂派風格和形式的許多特點。
  由於許多浪漫樂派作品熱衷於異國情調與原始文化,因此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許多音樂家對於民間音樂素材的興趣逐漸增加。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往往根據自己的才能,按照不同的方式去運用自己民族的主題和民間的音樂遺產。他們的運用方式如下:直接運用本國的民間歌曲、舞曲的音樂語言;歌頌民族英雄或傳說中的人物;描述本國山河風光;記錄對於本國意義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本國著名作家或詩人的作品編配音樂等。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往往就是根據這類最能反...
現代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論及現代樂派與其他樂派的分界時,現代樂派所遭遇的困難更多。因為現代樂派並不是一個明顯的派別,所以常被認為現代樂派成員的作曲家在美學理念上彼此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認定現代樂派時所依循的標準多半是以歷史上可能影響音樂發展的事件為主。一般來說,音樂史上關於現代樂派的分期有下列說法:(1)自十九世紀後半期以後為現代;(2)一八七一年以後為現代;(3)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1918)為現代;(4)以世界經濟大恐慌(1929)或納粹政府成立(1933)以後為現代;(5)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5)為現代。
  這五種說法都各有所本。第一種說法是根據十九世紀後半葉工業革命發達之後...
國民樂派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浪漫派音樂的一部分,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歐洲。此派音樂家重視民族傳統,以民歌、民間舞曲、民間故事為題材,創作新穎的曲調、和聲及特殊節奏。
柏林樂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後半期活躍於柏林的一群音樂家。屬於前古典樂派,主要成就在古典鋼琴音樂和歌曲創作上。也稱為「北德國樂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