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保護顧客行旅途中生命及財物安全的行業組織。《金瓶梅》第五五回:「家裡開著兩個綾段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近的利錢也委的無數。」也稱為「鏢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的末端。如:「松標」。
末尾,非根本的事物。如:「治標不治本」。
記號。如:「商標」、「標籤」、「音標」、「路標」、「浮標」。
表明。如:「標示」、「標明」。
樹立。如:「標榜」、「標舉」、「標新立異」。
用比價方式發包工程或買賣貨品的手續過程。如:「投標」、「招標」、「開標」。
頒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勵品。如:「錦標」、「奪標」。
出標子比價競取。如:「標會」、「標購」。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執行;若不當行為一發生,立刻執行威脅,就是處罰。換言之,負增強是免於受制裁或痛苦的威脅,而增強目標行為,做出合格行為,以脫離痛苦厭惡的情境。負增強作用的語法是:假如不..,就要..。(例:假如不寫作業,就要取消下課時間來寫作業。)負增強作用分為兩類:一類是逃脫行為。如:烈日下會走避到陰涼的地方;或脫掉一雙窄小難受的鞋子;或按期繳款,免受過期的處罰;或上課專心,以免放學後留校一小時。另一類是防患行為。如:法律明訂犯扎法後果而不觸犯;遵守交通號誌免於受罰;用功準備考試以防成績不好而受罰。類化作用與辨別作用類化作用大致分為...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行的,所以一般說來,“系統減敏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3、塑造(shaping)  是對於達成目標行為的“逐漸形成”的一連串動作的設計。舉例來說,初進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可能不太懂得教室常規,要他們乖乖坐下來聽課,對於老師來說是一項挑戰。老師們常常使用的方法是:小朋友在教室內跑累了,靠近自己座位時,就給予獎勵,小朋友可能慢慢學會多“靠近”自己座位幾次,然後再把標準拉高,等小朋友坐下來時才給與獎勵,接著就要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的時問慢慢加長,最後目標是坐下來專心聽課。這一連串的動作,就是所謂的塑造。  4、行為改變技術(b...
負增強_negative_reinforcemen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增強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一種,是採用行為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的原理原則而發展出來的一套客觀、有系統的處理技術,對於許多問題行為的處理,已能獲得臨床實證的效果。一般常用以下的技術:正增強、負增強、分化增強、消弱、隔離、反應代價。 定義動物不喜見的事物一直持續,直到行為出現才消失,於是行為變得較常發生。例:狗狗想睡覺,你一直戳牠煩牠,於是牠鑽到你沒法搆到牠的牀底下,以後牠常常會鑽到牀底下睡覺。透過停止施予學生所厭惡的刺激或撤除負增強物,以增加期望目標行為的出現率。例如:當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時,老師免去學生的罰站。
逐步養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反應開始的時間。5. 強度:指的是反應對環境所具備或潛藏的物理力量。 影響有效性的因素1. 指出目標行為,精確定義目標行為有助於未來對接近目標行為的行為進行一致的增強。對目標行為的描述應該指出行為所有的特徵(形式、數量、頻率、反應度、強度)。2. 選擇起點行為,這個起點行為必須是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被增強...
斯金納(B._F._Skin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漸消失。在心理治療上的行為改變技術,就是以此理論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治療前會先選定某種行為作為「目標行為」,也就是當事人最後會經常表現的行為。在治療過程中,每逢當事人表現該項行為時就予以增強,而凡是不希望他表現的行為,就不予理會,久而久之,這項行為將會逐漸消失。這些行為改變技術,通常都被認為是有效的措施。目錄1 生平1.1 斯金納盒1.2 獎賞作為學習的動機1.3 戰鴿1.4 生活在一個計畫社會中1.5 程式學習和語言實驗室2 操作條件性刺激簡述3 參考資料 生平斯金納在紐約讀中學,到1926年為止他在大學裏學藝術和語...
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強(token reinforcement)以提供次級增強物的方式(如點數)以使個體達到某些特定目標行為,次級增強物本身可交換其他活動或具體物,代幣增強亦可降低學生不適當(不為人接受)的行為,如學者偉特與艾略特等人所實施之彩券制(response cost lottery),即為典型之代幣增強制,兒童所得之彩券依其行為表現情形而定,行為愈好,獲得彩券愈多,研究顯示,實施代幣增強制,學生適當行為明顯的增加許多;代幣增強制除實施於個人外,也可用於群體。以群體實施之優點有二:1.群體實施比個別實施較為簡易。2.同儕團體間會相...
自我調整方案(self-modif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行為改變,鼓勵個案承擔責任,在生活中也能實施這些策略。在方案中,個案會明確定訂出想要控制或改變的目標行為。 自我調整方案之五步驟1. 選擇目標:在開始階段,先明確指出想要的改變,一次只能訂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必須要可量化、可達成、積極正向、對個案有重大意義、符合現實。2. 把目標轉換為標的行為:選定標的行為,並準備面對可能的困難,並思索如何克服。3. 自我監控:仔細且系統性地觀察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觀察自己的後設認知,並撰寫行為日記,每天記錄自己發生的特定行為,並記下相關的原因和結果等細節4. 實行改變計劃:設定能夠帶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