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7.8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橫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照由右往左或由左往右的次序書寫。如:「醫院門口的匾額上橫寫著『懸壺濟世』四個大字。」《歧路燈》第三八回:「上面懸著一面紙糊匾,橫寫了五個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線為橫、直線為縱。如:「縱橫」、「橫列」。
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如:「橫貫」、「橫渡」、「橫行」。
仗勢而無理。如:「強橫」、「橫暴」、「蠻橫無理」。
意外的。如:「橫禍」、「橫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書寫。如:「寫字」、「寫書」、「寫稿」。
摹畫。如:「寫生」、「圖寫」、「寫景」。
逍遙而沒有拘束。如:「生活寫意」。
根據實情來記錄。如:「寫實」、「寫情」、「寫照」。
寫真:A>描畫或以相機拍攝人像。B>描寫真實的事跡。
粉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稿。畫家作畫先以粉筆作底稿,而後始正式著筆,此一底稿,稱為「粉本」。唐.韓偓〈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那題識上,就打橫寫了這九個字,下面的小字是:『曾見仇十洲有此粉本,偶背臨之。』」
回鶻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古土耳其語的文字。為古代維吾爾人參考粟特文字所創。屬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個字母。原來由右至左橫寫,後改自上而下直寫。西元八至十五世紀在中亞吐魯番盆地與楚河流域流行。為蒙古文的前身。也稱為「畏兀字」。
書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說書的場所。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九.小秦淮錄》:「大東門書場在董子祠坡兒下廁房旁。四面團座,中設書臺,門懸書招,上三字橫寫,為評話人姓名,下四字直寫日開講書詞。」
藏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族習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紀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創,有三十個輔音字母及四個元音符號。字體主要有楷書、行書、草書三種,自左至右橫寫
突厥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厥、回紇等族使用的文字。基本上是一種音節文字,約由三十八到四十個符號組成。每個符號表示一個元音與輔音或雙輔音。通常由右向左橫寫。現於蒙古、西伯利亞地區留有一些碑銘與抄本。
旁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稱橫寫的外語文書為「旁行書」。《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羽傳》:「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