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檔案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檔案學係以檔案及檔案工作為研究對象。檔案學的架構可以區分為純檔案學與應用檔案學兩大類,其中純檔案學是以理論為主,而應用檔案學則包括方法論,其下再分為實務與學術兩類。檔案學的研究內容可以概分為知識與實務兩大類,其中知識係以理論為主,其下包括方法論與學術;而實務則以方法論與實務為主。可知檔案學的研究係以理論與實務兩者為主。理論的探討包括檔案的產生、文件的生命週期、檔案組織、檔案的使用、讀者服務等相關議題的原理與原則的探討。檔案實務包括較廣泛,包括:檔案徵集與鑑定、檔案編排與描述、檔案利用、檔案參考服務、檔案典藏、檔案維護、檔案數位化與加值運用、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各類檔案的管理等項。檔案理論著...

Livelton, T. (1996). Archival theory, records, and the public. Lanham, Maryland: Scarecrow Press.中國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馬爾堡檔案學院(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爾堡檔案學院成立於1894年,院址因設在德國黑森州馬爾堡而得名。1904年停辦,1949年恢復。由黑森州檔案館館長 J.帕普里茨博士兼任該院院長。按照1980年10月1日生效的馬爾堡檔案學院章程規定,它是德國黑森州的一個公共教育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為檔案工作人員的進修和檔案科學研究服務。在德國,檔案工作者的職稱分為特級檔案員和高級檔案員兩種,與此相適應,該學院設立研究和專科大學班。特級檔案員要具有大學博士學位(歷史專業),主要是各檔案保管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領導人;高級檔案員主要從事檔案的接收、保管、整理和分類,以及編製檢索工具等業務工作。檔案員在聯邦檔案館或州檔案館接受半年的職業培訓,然...
臺灣的檔案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的檔案學教育至2003年之前尚未有之檔案管理科系或研究所設置。在此之前,檔案管理課程在專科學校、大學與研究所開設有相關課程。在專科學校與技術學院部分,開設與檔案管理相關的課程為:「檔案管理」與「秘書實務」兩門課,曾有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致理商業技術學院、崇右企專、臺中技術學院、嶺東技術學院、環球技術學院等校開課。
在大學部階段,最早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圖書館組自1958年起,開設「檔案管理」課程,其後有國立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世新大學、玄奘大學等校都開授「檔案管理」的課程。
  在研究所階段,始於國立政治大學於1996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成立...
葉淑慧(2001)。檔案學碩士教育之比較研究:以五國九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薛理桂著(2002)。檔案學理論。臺北市:文華。
薛理桂(2006)。臺灣地區檔案事業與檔案教育發展現況與前瞻。圖書與資訊學刊,59,16-24。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位於喬治亞海峽邊之灰角(Point Grey),占地400英畝。該校於1915年建立,1925年遷至現址。距離溫哥華市約有半小時的車程。
  為了培育加拿大西部對圖書館與資訊專才的需要,英屬哥大於1961年在文學院中設立圖書館學系。1963年獲得美國圖書館學會審查合格。1971年,該校將1年制大學級圖書館學系,改為2年制的碩士班。1972年,獲得美國圖書館學會認可。1981年,該所與歷史系合作,設立2年制的檔案研究碩士班,為北美首創。1984年,圖書館學研究學院再更名為圖書館學、檔案學和資訊科學研究學院。
  該學院占據該校總圖書館之頂層。院,館之間有很...
檔案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實際情況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有一種很受歡迎的另類評量形式,它稱為檔案學習。這是指:老師長時間蒐集並評量學生的作業樣本。老師可以蒐集學生的作文、研究計畫、以及其他需運用高層次心智的作品,然後利用這些成品來評量學生進步的過程。比方說,許多老師要學生保留他們從草稿到成品的作文檔案、日誌、讀書報告、藝術作品、電腦印出的文件、或顯示學生在問題解決上之發展情形的報告。越來越普遍的做法是將學習檔案保留在電腦中,以補充書面文件檔。 實際情況  當老師為了向家長報告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或因其他校內的目的而需評鑑學生...
美國的檔案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自1970年代開始發展檔案學課程與學位,目前全美共有30餘所大學在歷史學系或圖書資訊學系開設檔案專業課程,授予學士、碩士與博士等學位。
  美國曾開設檔案學教育於圖書資訊研究所的博士班計有五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
葉淑慧(2001)。檔案學碩士教育之比較研究:以五國九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薛理桂著(2002)。檔案學理論。臺北市:文華。
英國的檔案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最早開設檔案專業課程,始於1947年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之圖書館學院(School of Librarianship)增設檔案行政(Archives Administration)課程,其後更名為圖書館、檔案及資訊研究學院(School of Library,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英國檔案學校一般招收來自語文、歷史、法學之大學畢業生,修習檔案專業課程,通過論文評審後授予碩士學位。發展至今,英國檔案學正規教育機構有專門提供檔案學碩士學程之研究所、隸屬於圖書館學或資訊學相關研究所課程,或是隸屬於歷史學研究...
葉淑慧(2001)。檔案學碩士教育之比較研究:以五國九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薛理桂、林巧敏(2010)。檔案管理人員知能認證機制之研究(RDEC-NAA-企-099-001)。臺北市:檔案管理局。
澳大利亞的檔案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洲對於檔案館與檔案管理實務的發展已逾百年,但對於檔案學專業教育的重視卻是近二十年的事。過去澳洲檔案學教育主要是至英美等國接受高等教育,自1970年開始發展澳洲檔案學教育制度,先後有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分別於1973年、1985年及1988年開設檔案碩士教育課程。目前仍授予檔案學學位課程學校主要有三所,一是位於維多利亞省(Victoria)的蒙納許大學,主要授予資訊管理學位;但另外與澳洲圖書館與資訊學會(Australian L...
薛理桂著(2002)。檔案學理論。臺北市:文華。
The Australian Society of Archivists (2011).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20, 2011, from http://69.73.133.147/education.
加拿大的檔案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拿大檔案學教育起源於1961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成立圖書館學院(School of Librarianship)培育圖書館專業人才。1981年,與歷史系合作成立檔案研究碩士班授予檔案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Archival Studies),開啟加拿大檔案專業人才培育的正規教育體制。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於1984年更名為圖書館、檔案及資訊研究學院(School of Library, Archival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致力於培育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碩士高等教育人才,2003開...
葉淑慧(2001)。檔案學碩士教育之比較研究:以五國九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台北市。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1). School of Library, Archival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 Programs. Retrieved July 8, 2011, from http://www.slais.ubc.ca/programs/programs.htm.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1). Course-...
  〔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卷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73卷中的一卷。它也是中國第一部匯集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3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大型工具書;於1993年1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該卷按學科成立了3個編委會,分別負責本學科的編寫工作。圖書館學編委會成立於1988年10月,編委會委員25人,主任周文駿,副主任彭斐章、陳譽、鮑振西和杜克。情報學編委會成立於1986年7月,編委會委員19人,主任武衡,副主任王熹、左毅、朱孟杰、劉昭東、楊沛霆和汪廷炯。檔案學編委會成立於1985年8月,編委會委員20人,主任吳寶康,副主任王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