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檔案館是集中、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是提供檔案信息為社會服務的中心,是科學文化事業機構。其主要的社會職能是:(1)積累和管理國家檔案財富;(2)傳播檔案信息為社會服務;(3)提供原始憑證維護歷史真實面貌;(4)承擔宣傳教育。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考古家發現了西元前1300多年前古代希臘克里特島米諾斯王宮的檔案庫遺址,在那裡挖掘出數千塊泥板檔案,專家們認為這是歐洲最早的檔案庫。西元前30年開始的羅馬帝國時期建有皇帝檔案館,9世紀初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宮廷檔案館,1200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建立了憲典寶庫,1305年英國國王把倫敦塔作為保管國王檔案的地方,1545年把西曼卡城堡用作檔...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中國大陸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之一。收藏明清和明清以前的歷史檔案。是全國明清檔案的目錄中心和各方面利用明清檔案進行科學研究的中心。其前身是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下設古物館、圖書館等機構。圖書館下設圖書、文獻二部。文獻部負責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物的管理,此即該館的最早組織。1927年6月,文獻部改為掌故部,1928年10月改稱文獻館。1951年5月改稱檔案館,將原管歷史物品移交故宮保管部,自此成為專門的檔案機構。1955年12月移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59年10月併入中央檔案館,作為該館的一個部--明清檔案部。1969年底明清...
梵諦岡祕密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諦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高地上,是天主教會教皇及其教廷的所在地。西元5世紀羅馬城主教乘西羅馬帝國滅亡之機建立了教皇統治,在聖拉夫連契教堂建了個檔案庫,以保存教皇的檔案。後因庫房太小,於5世紀下半葉遷入拉托蘭宮。9世紀又在聖彼得大教堂建了個檔案庫,收藏外交和法律方面的檔案,12世紀遷入梵諦岡宮。14世紀初,教皇受制於法國王室,被迫將教廷遷至阿維尼翁(Avignon),帶走了部分檔案。1611年,教皇保羅五世下令將分散在拉托蘭宮、阿維尼翁、聖安琪爾城堡及巴拉丁山塔等虛的檔案集中到梵蒂岡宮,1612年正式稱為梵蒂岡祕密檔案館
  該館由教皇指定一名紅衣主教直接掌管,檔案官員亦選自...
公共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共檔案館(public archives)係指由政府所成立的檔案館,蒐集與保存由政府單位或民間的文書,加以整理與內容描述後,提供一般民眾使用。檔案館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公共檔案館屬於其中的一種,例如:國家檔案館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檔案館;機關檔案館是成立於政府機關中的檔案室或檔案館;大學檔案館是在大學中所成立的檔案館等,各有其不同的成立宗旨與服對象。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對於開放民眾使用的公共檔案館開始發展,無論是國家檔案館或是州(省)立級的地區檔案館紛紛成立,已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將政府機構所產生的檔案視為珍貴的全民資產。  公共檔案館大都成立於各個國家的各地區,例如:美國的州立、...
薛理桂(2004)。檔案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為英國殖民地史料收藏機構。其前身是東印度公司檔案館。英國在16世紀以後不斷對外擴張,於1600年12月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為保存在其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建立了該公司檔案館,收藏英國各殖民地檔案及圖書資料。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運動,使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權力從東印度公司轉移到政府手中,於是在1858年英國成立了印度事務部,以代替東印度公司,並將該公司檔案館改為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專管英國的殖民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印度事務部的使命也告結束。因此,該館就成了無固定材料來源的殖民史料收藏機構。
  該館所藏檔案資料約14英里排架長度,...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為中國大陸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之一。1952年2月建於南京,原名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1964年改屬國家檔案局領導,並更名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文化革命期間一度畫歸江蘇省,1978年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再度隸屬國家檔案局。館址在南京中山東路,總建築面積37,000平方米。
  該館收藏中華民國期間(1912-1949年)各個政權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單位的檔案,全國性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檔案,中國國民黨和其他政黨的檔案,社會知名人物的檔案等,總計約897個全宗,1,570,000餘卷,排架總長度37,000餘米。館藏檔案可分...
中國照片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照片檔案館乃收藏照片檔案資料的中國大陸中央級專門檔案館,隸屬新華通訊社和國家檔案局。1984年5月成立。館址在北京宣武門外西側。
  該館目前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至1990年底,收藏照片原底片近1,400,000張、複製底片近800,000張,包括自清末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檔案資料。其中有清朝慈禧、光緒、溥儀等人宮庭生活的照片;記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及其主要領導人孫中山,李大釗等人活動的照片;中國共產黨在各歷史時期的照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項國務活動的照片比較完整齊全,內容豐富,如國家主要領導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主要負責人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從事各項社會活動...
國家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檔案館是保管國家中央政權機關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中國的檔案工作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許多王朝都建有檔案庫。如殷商的甲骨檔案庫,周朝的天府,漢朝的石渠閣、蘭臺、東觀,唐代的甲庫、史館,宋朝的金耀門文書庫,明朝的後湖黃冊庫,清代的內閣大庫,明清兩代的皇史峸等等,都具有國家檔案館的性質,但其所藏檔案王(皇)室占有,為王權統治服務,因此是帝王的御用檔案庫。
  具有近代意義的中國國家檔案館的開端是1925年建立的故宮博物院文獻館,1951年改稱故宮博物院檔案館,1955年改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其館藏明清兩代中央機關和少數地方機關的檔案共74個全宗,10,000,000餘件,是研究明清...
國際聲音與影音檔案館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聲音與影音檔案館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簡稱IASA)成立於196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主要目的在推動與聲音紀錄及視聽資料檔案保存相關的國際合作。具體而言,IASA的目標如下:(1)加強檔案館與其他視聽資料保存機構之間的合作;(2)改善檔案館對視聽資料館藏與紀錄的組織、管理方式,並鼓勵其與其他機構就相關技術或領域合作;(3)研究視聽資料檔案保存的相關技術、調查負責維護保存的機構,並將研究結果傳佈至國際;(4)鼓勵視聽資料檔案及其相關文獻、資訊的國際交流;(5)推動各項保存、記錄與傳播視聽...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und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 (2010). Retrieved December 15, 2010, from http://www.iasa-web.org/.
檔案館指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檔案館指南是全面介紹和報導檔案館及館藏檔案情況的工具書,亦稱檔案館介紹。它以文字敘述的形式,概要介紹與報導檔案館的基本情況、館藏檔案內容、查閱利用檔案的方法,是檔案館內業務人員和用戶全面了解館藏內容與成分,查找和閱覽館藏檔案的指導。
  檔案館指南是為向用戶的需要而編製的,因此,它的質量是衡量檔案館工作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編寫檔案館指南總的要求是,內容全面系統,材料準確,結構嚴謹,編排科學,校對精細。
  檔案館指南一般由:緒論(序言、導言)和說明、目錄、檔案館概況、館藏檔案概況、館藏檔案介紹、館藏資料介紹、索引、附錄和目次等部分組成。緒論和說明,一般置於正文之前,內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