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欷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泣抽噎的樣子。《三國演義》第四一回:「操曰:『汝來何遲?』對曰:『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流涕。」《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答云:『已投生北地矣。』生欷歔久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張口或由鼻孔出氣。《老子》第二十九章:「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
2.嘆息、抽氣。唐.杜甫〈羌村〉詩:「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抽泣、悲嘆。《說文解字.欠部》:「欷,歔也。」如:「欷吁」、「欷歔」。《資治通鑑.卷一七.漢紀九.武帝建元三年》:「上置酒,勝聞樂聲而泣。上問其故,對曰:『悲者不可為累欷,思者不可為嘆息。』」
嗟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讚美。《詩經.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感嘆、嘆息。《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之嗟嘆不已,道:『尊兄且自寧耐,毋得過傷!』」
浮名虛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有的名聲、不實在的稱譽。《孤本元明雜劇.獨樂園.第三折》:「欷歔,白髮垂肩老更臞,空有些浮名虛譽,不能彀補袞朝班,則落的抱甕村居。」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