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歌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曲的調子。如:「夜深人靜時,忽然傳來一陣哀怨的歌調,使人為之心酸。」
G弦上的歌調【張中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美國現代舞著名編舞家多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的作品,由韓福瑞-魏德曼舞團(Humphrey-Weidman Group)首演於1928年3月24日。此舞採用巴哈的音樂,音樂本身略帶文藝復興風味,配合著音樂,舞者的肢體動作在空間中刻畫各式各樣的線性軌跡,很能突顯韓福瑞技巧的特色,予人柔美清暢之感。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合、配合。如:「調合」、「調味」、「調色」、「調配」。
使和解。如:「調解」、「調停」、「協調」。
嘲笑、戲弄、挑逗。如:「調戲」、「調笑」、「調弄」、「調情」。
和暢、正常。如:「風調雨順」、「飲食失調」。
訓練、指導。如:「調教」。
調皮:頑皮。如:「調皮的孩子通常都很聰明。」
更動。如:「調差」、「調動」、「調職」、「轉調」、「對調」。
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言詞、意見。如:「老調」、「論調」、「陳腔濫調」。
樂律、韻律。如:「曲調」、「聲調」、「調子」。
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
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
調查:了解、查看各方面的實際情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夷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野的歌調。《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卉服滿塗,夷歌成韻。」唐.杜甫〈閣夜〉詩:「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地的歌調。秦滅六國,楚尤悲憤,故其歌調特為激昂。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及唐山夫人的房中樂,其聲悲壯激昂,亦被視為楚聲。《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
蹦蹦兒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大陸地區華北、東北一帶的劇種。源出河北灤縣、昌黎一帶的對口蓮花落,後吸收河北梆子、京劇等,成為類似梆子戲,而唱詞歌調則更簡單。也稱為「評劇」、「評戲」。
土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地的曲調。《老殘遊記》第二回:「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
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侗族的戲劇。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區。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形成於貴州。其表演形式最初僅兩人坐唱,後來發展為走唱,角色不多,舞臺動作簡單,一般不用布景,舞臺上僅置桌、凳等。臉譜以黑白二色為基礎,由男演員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調、哭板、仙腔及民歌調子,主要伴奏樂器為二胡、琵琶、鑼、鈴、鈸、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