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歧義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讀取兩個以上數據時,因同步不準確,使數據位置發生變化而形成的錯誤。例如將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時,讀數介於0於1的中間時形成的錯誤。
(二)程式語言的語法分解有兩個以上時產生的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正合宜的道理。如:「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行為合乎正義或公益的。如:「義舉」、「義行」、「義士」、「義演」、「義賣」、「義診」。
意思。如:「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無血緣關係或名義上的」。如:「義父」、「義母」、「義子」。
人工製造、的。如:「義齒」、「義肢」。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誤、不對的。如:「錯字」、「錯誤」、「改錯」。
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雜亂。如:「錯亂」、「錯落其間」。
相互交雜。如:「交錯」、「盤根錯節」。
失去。如:「錯過機會」。
磨刀石。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如:「錯誤」、「筆誤」、「誤會」、「誤解」。
延遲、耽擱。如:「耽誤」、「延誤」、「誤點」、「誤事」。
使受害。如:「誤人子弟」、「誤國誤民」。
過失、非故意的。如:「誤傷」、「誤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旁出的道路。如:「歧路」、「歧途」。
不一致的、有差別的。如:「歧義」、「分歧」、「歧見」、「歧視」、「歧異」。
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對、不正確。唐.王叡〈三惑論〉:「過謬錯誤,莫得知矣。」唐.皮日休〈襄州春遊〉詩:「映柳認人多錯誤,透花窺鳥最分明。」
歧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種語言形式,可以表達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意義的語言現象。例如「他已經走了半個多小時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離開」。又如「這個人誰都認識」,可以理解成「這個人認識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這個人誰都認識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