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4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依實際長度縮小比例的刻度尺。常用來丈量地圖所代表的實際距離。
2.製圖時,附於圖邊上表示比例的數字及線段。
地圖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圖上單位距離的長度及其所代表的地面實際距離之間的比例。這種比例尺通常以比值來表示,例如1:2000表示圖上1單位的距離代表地表上2000單位的距離。不同之地圖比例尺代表的是資料的精度及資料的密度,在做環境調查時要選擇恰當比例尺之底圖,而做環境分析時,亦要以誤差容忍程度來選用適當之比例尺地圖。
分數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數學分數或比值來表示地圖比例尺之方法,通常以英文縮寫「R.F.」或「RF」代表;其表示法如:1/5,000或1:5,000。亦稱自然比例尺。見比例尺
像片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片上兩點間距離與實地相應兩點間距離之比,通常可用攝影機焦距與物距之比求得。航攝像片則可用焦距與航高之比求得,計算公式如下:s=上述航高應從地面起算,惟地面各處常起伏不平,亦即各地點航高常不一致,導致同一張像片上各處比例尺不一致。一般採用平均地面為起算面,求出像片平均比例尺即可。
比例尺測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圖比例尺大小之區分,因用圖目的之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工程方面以大於五千分之一地圖為大比例尺圖,小於一萬分之一者為小比例尺圖。軍事或調查統計方面,則以大於二萬五千分之一者為大比例尺圖,小於十萬分之一者為小比例尺圖。大比例尺圖一般以地測法完成之。通常大於一萬分之一地圖,以光線法測繪為主,距離隨比例尺之大小,採用直接量距或視距測定。二萬五千分一地圖,以交會法測繪為主。地貌部份,大於五千分之一地圖,以直接法測繪等高線,小於五千分之一者,則以測定地形要點、對照實地地形,插繪等高線為原則。如測區範圍遼闊,除實地測繪外,亦可採用航測法完成之。
像片平均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地面高低不平,或攝影軸傾斜,常使同一張航攝像片上各部份之比例尺不一致。此時可取平均地面作為航高之起算面,以計算像片平均比例尺。或在像片對角線上或對邊量出線段長度,與地圖上或實地相應線段長度相比較,求出各線段影像比例尺後,再取平均數,即為像片平均比例尺
比例尺地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例尺小於(含)1/600,000(美制)之地圖稱之。如1/1,000,000輿圖。一般係運用各種較大之中、大比例尺地圖資料為基礎,廣泛應用各種補充參考資料編纂成圖;涵蓋面積廣,地物地貌較簡略,主要用以表示製圖區的整體特點及地理分佈差異等。見地圖比例尺分類。
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地圖投影作業中,先假設地球依固定數學比例縮小為製圖所需比例尺之參考球體,然後再將此球體依所採用之投影面展開,故此參考球體半徑與地球半徑之比值即稱之。在參考球體上,任意點之主比例尺均相等;在小比例尺地圖中,常作為該圖之代表比例尺,又稱「標準比例尺」或「普通比例尺」。見比例尺
雷達影像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達影像上二點間幾何長度與真實空間相應二點間水平長度之比。可分為航線方向和測距方向像比例尺兩種,各受不同的因素影響。例如空載側視雷達的航向像比例尺與飛機航行速度及數據記錄時膠片捲動速度之比率有關。測距方向像比例尺於斜距投影雷達影像上,按雙曲線變化,近距的像比例尺較遠距者小。鑑於全幅像比例尺未盡一致,導致雷達影像之幾何失真。
地圖比例尺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地圖分類時採用比例尺為指標者。即考量地圖內容詳簡、使用之範圍及特性,將地圖劃分為三類: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及小比例尺地圖。其數值界限(大、中、小僅係相對性,不涉及縮小量)因不同國家、地區各有不同之評定,規範界定(尚未有充分理由)各有差異,如下表。我國目前採用美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