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氂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長毛作冠纓。是罪人所戴的凶冠。《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唐.陳鴻《長恨傳》:「國忠奉氂纓盤水,死於道周。」
氂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氂纓,用氂牛尾毛製成的帽纓。奉氂纓指古代官員有過,則頭戴白冠氂纓,表示待罪之身。唐.陳鴻《長恨傳》:「國忠奉氂纓盤水,死於道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繫帽的帶子。《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細纓革靴者,皆鳥集鵠立。」
2.綵帶。《儀禮.士昏禮》:「主人入,親說婦之纓。」漢.鄭玄.注:「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明有繫也,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
3.馬腹前的皮帶。《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十有再就。」漢.鄭玄.注:「纓,今馬鞅,王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4.用線、繩、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裝飾物。如:「長槍上紮著紅纓子。」《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
5.蘿蔔、芥菜等植物的莖和葉子。如:「蘿蔔纓子」、「芥菜纓兒」。
6.繩索。《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繫。《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纓弁束衽,促武縮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又音。
1.同「犛」。參見「犛牛」條。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其地多氂,尾大而有力,亦能負重。」
2.馬尾。《淮南子.說山》:「執而不釋,馬氂截玉。」漢.高誘.注:「氂,馬尾也。」
3.長毛。《列子.湯問》:「昌以氂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閒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後漢書.卷一七.岑彭傳》:「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4.硬而捲曲的毛。同「斄」。《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唐.顏師古.注:「毛之強曲者曰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過。《北史.卷四○.李彪傳》:「臣有大譴,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室而請死。」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三齣:「怎那經文呵,明寫著外面無干,偏則是女人之譴?」
盤水加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大臣將劍放在盛水的盤子上,用以表示如果有罪,願受公正的制裁,自刎而死。語出《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體。」
盤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執法應當如水一樣公平。《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唐.陳鴻《長恨傳》:「國忠奉氂纓盤水,死於道周。」
上下相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相處和諧,平安無事。《晉書.卷五一.束皙傳》:「主無驕肆之志,臣無氂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文明小史》第一回:「過了半載,倒也上下相安,除睡覺吃飯之外,其餘一無事事。」
譴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斥責。《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其罪耳。」也作「譴訶」。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