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6.7788 ms
共 1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沙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面覆蓋沙土,氣候乾旱、植物稀少的土地。多分布於南北緯十五度到三十五度間的副熱帶高壓帶,平均年雨量不足二百五十公厘。可分為熱帶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和溫帶沙漠,如塔克拉瑪干沙漠。
|
沙漠生態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生態系。分布於背風面山谷或雨量稀少的內陸地區。沙漠地區的平均年雨量少於二百五十公釐,降雨不規則,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之分,植物種類稀少,且往往有特殊的適應方式,如仙人掌的針狀葉等。動物因食物的來源少,種類不多,常見的僅有駱駝、跳鼠、蜘蛛等。
|
沙漠跳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aculus jaculus (Linnaeus, 1758)
背部淺沙色或淺黃色,腹部白色,臀部有些白紋,後腳3趾,腳趾下有毛或有墊,頭軀幹長9.5~16公分,尾長12.8~25公分,後腳長5~7.5公分,體重平均55公克。
摩洛哥和塞內加爾到伊朗西南部和索馬利亞。
棲地多樣,但喜歡沙質沙漠、鹽質沙漠、多石的山谷和草地,會挖掘1~2公尺深的地洞,夜行性,以跳躍方式前進,一晚可移動14公里的距離,夏天會夏眠,食物包括根、芽、種子、穀粒、蔬菜等,不太需要喝水;通常單獨活動,有領域性,圈養狀況下每3個月可生1胎,懷孕期不超過25天,野外的生殖高峯時間各地不一,一胎通常2~10仔,出生時體重2公克,2個月獨立,8~10個月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6年3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跳鼠科(Family Dipodidae)
|
沙漠之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駱駝的別名。參見「駱駝」條。
|
沙漠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乾燥或半乾燥氣候地區,植被逐漸消失而變為沙漠的現象,沙漠化尤其容易發生在現為沙漠的鄰近地區。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為大量砍伐森林、長期乾旱及過度的耕牧活動,不當的土地利用型態也可能導致沙漠化。在某些地區沙漠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擴展,擴展速度取決於人口密度及耕牧活動。
沙漠化對氣候的影響為使地表反射率增加、降水減少及土壤水份減少,而這些影響又會導致植被減少,使沙漠化現象更為嚴重。另外如大氣中塵埃量增加亦可能使季風所帶來雨量減少、風蝕作用增強以及大氣汙染現象更為嚴重。 |
沙漠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psosaurus dorsalis (Baird & Girard, 1852)
具鬣鱗但不發達,體色為灰白色及灰黑色相參雜,前半部則以深色居多並雜有淺色斑,而由尾部起則以淺色較多且雜有深色點狀環形斑,背脊高且具1淺色線斑由頸部延伸至尾,全長最大約達40公分。
美國加州南部、內華達州、亞歷桑那州西部到墨西哥南部皆有。
日行性,喜於乾燥或半乾燥且植被稀疏之砂地或多石塊之區域活動,遇危險時,常會成僅靠後肢的雙足疾行方式逃跑,一個生殖季可產卵1、2窩,而每次產卵則38顆不等。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
沙漠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 1867)
外型像鼠,耳窄,尾巴長度接近頭軀幹長,後腳略長,可跳躍,門齒有一淺槽;頭軀幹長9.5~18公分,尾長10~19.3公分,雌鼠體重50~55公克,雄鼠體重60公克,尾巴基部毛短,越往末端毛越長,看起來似乎有鬃毛,背部灰褐色,體側毛色較淺,腹部淺黃灰色。
蒙古和附近的西伯利亞南部與中國大陸北部地區、新疆、中國大陸東北。
棲息在砂質或黏土沙漠、灌木叢、乾草原和開墾地,大部分時間待在所挖掘的洞穴中,洞穴深度約0.45~0.6公尺,地道直徑約4公分,有窩和儲食室,白天晚上都會活動,個體一天的活動距離約1.2~1.8公里,最還可達50公里,不冬眠,可以適應環境溫度很大的波動;通常配偶與子代共同居住在同一洞穴中,雌雄均有領域性,雄鼠會協助照顧子代;圈養下終年可生殖,在野外則以2~10月為主要生殖季,雌鼠一年可生3胎,發情週期4~6天,懷孕期19~21天,一胎可生1~12仔,通常生4~7仔,出生時體重2.5公克,閉眼無毛,16~20天後睜眼,20~30天斷奶,65~85天性成熟,野外平均壽命僅3~4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鼠科(Family Muridae)
|
沙漠氣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乾燥氣候。因蒸發量大於降雨量,使得土地乾裂,水源枯竭,作物難以生長。主要分布於副熱帶高壓下的乾燥區域內。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為典型代表。
|
沙漠化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沙漠情況面積持續擴大,侵入到原先並不是沙漠區域的現象即稱為沙漠化作用。沙漠情況面積增大可能是因為天然的原因,如一再重複出現的乾旱;也可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造成,如人類過度的放牧、不當的農業、大量的砍伐森林及浪費的利用水資源等。事實上,今天全球的沙漠化作用已不是單一原因所能解釋,它其實是人類在已有乾旱徵兆的地區再從事更加破壞土地生產力的活動所致。通常沙漠化作用最嚴重的地區都位於現在沙漠的邊緣地帶,如撒哈拉沙漠南緣的沙黑爾(Sahel)地區,(參見『沙黑爾』);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如1930年代北美大平原的塵暴中心(Dust Bowl)就不在沙漠邊緣(參考塵暴中心)。
沙漠邊緣... |
土地沙漠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漠邊緣的半乾旱及乾旱草原地,雨量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旱多風,草皮一旦破壞,土壤即受到嚴重風蝕,逐漸演變成為沙漠地帶的現象。此外,人為破壞亦會導致土地沙漠化,例如土地濫墾、森林濫伐、及河川上游興建水利設施等不恰當的經濟活動,更加速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後形成沙丘向外擴展、侵佔農田,威脅交通與村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