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7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岸間容水的部分。也稱為「河床」、「河身」。
天然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天然狀態下,河槽經過長期的演變所形成斷面與人工所建造之渠道或整治河道之斷面有甚大差異,一般而言,自然形成之斷面多成不規則狀,但多數近似拋物線形或半橢圓形;人工渠道斷面則多採用矩形、梯形、圓形或複式型,以使建造容易,但除非有內面工保護,否則人工斷面不容易維持穩定。天然河槽穩定性依水流之剪力強度及其分佈而異,當然河槽邊界之土壤顆粒特性也有很大的影響,其形狀大約可分為單式斷面如圖1及複式斷面如圖2。複式斷面有一深水槽,為平常低流量時之通水斷面,當洪流發生時,則整個複式斷面均為通水斷面。複式斷面一般是在坡度緩而洪水流量很大的河川才會出現,是自然調節洪水的方法之一。
收斂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槽因受天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通常河槽並非維持均勻一成不變的,有時均勻,有收斂,有時發散。收歛者稱之為收歛河槽,如圖所示。收歛河槽有下列特徵:(1)由於連續方程式的關係,收歛河槽之流速漸增。(2)在輸砂過程方面,由於流速漸增的關係,收斂河槽一般都處於容易沖刷。
減洪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考慮洪水防治,若主要河道之河槽容量有限,可於附近配合地形變化,另闢一河槽,當洪水流量大於主要河道之河槽容量時,即導引多出之流量由另闢之河槽流向下游。此種於主要河道附近另闢之防洪河槽,即稱之為減洪河槽。減洪河槽通常出現於高度都市化地區,當原有主要河道兩岸均被開發利用,至無法有效疏導洪水時,所採行之減洪措施。而減洪河槽平常多為乾涸渠槽,甚至可供臨時性休憩等運用,當發生大洪水時,洪水流量或洪水位高過某一限度,即被導引至減洪河槽,以避免主要河槽之水流溢岸所造成之洪災損失。
稜柱形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天然河道,其截面積均為不規則狀,因此在量測或計算上均十分複雜而不方便。在人工渠道上,如灌溉或給水明渠,其斷面通常以一固定形狀出現,而且每個斷面保持不變,其渠底坡度亦不變,稱為稜柱形河槽,否則為非稜柱形河槽
  在明渠流之計算上,稜柱形河槽因有固定且不變之截面積,較天然河槽來得方便。其中尤以矩形斷面最為方便,可利用單位寬度流量之概念,來簡化許多複雜之水力計算。
沖積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槽中之水流量、輸砂量、縱坡、蜿蜒型態與河槽斷面積之間維持一平衡關係稱沖積河槽。亦有定義為:沖積河槽中之水流具有輸送如沈滓等物質之能力,而且其底床及邊壁為可被輸送之物質所構成。
可蝕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指斷面沒有保護,會因水流作用而改變形狀之天然河川。一定的水流條件會伴隨一定的挾砂能力,若上游來砂量與該斷面的挾砂能力相同則不沖不淤,若大於該斷面的挾砂能力則有淤積現象產生,反之則發生沖刷行為。這種會因水流情況而改變斷面形狀之河川稱為可蝕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水道、溝渠。《宋史.卷四一二.列傳.孟珙》:「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萬頃。」宋.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詩:「役徒開汴前日放,亦將決水歸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水道的通稱。如:「運河」、「河流」。
黃河的簡稱。如:「河西」、「河東」、「河套」。
成河川狀的群體。如:「星河」、「銀河」。
河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水兩岸間凹下容水的部分。也稱為「河身」、「河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