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洋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國貨。《紅樓夢》第五二回:「我八歲的時節,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纔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兒上的美人一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外國的。如:「洋人」、「洋貨」、「洋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品。如:「百貨」、「貨色」、「存貨」、「國貨」、「貨物」、「貨真價實」。
錢幣。如:「貨幣」、「通貨」。
罵人的話。如:「笨貨」、「這人真不是好貨,專會訛詐。」
光怪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怪,怪異的光景。參見「光怪」條。陸離,參差分散的樣子。參見「陸離」條。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繽紛。《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銀兩姊妹看見一座洋貨鋪,陳設得光怪陸離,便跨步進去。」也作「陸離光怪」。
十里洋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清末年,上海的租界區域中有一條東西走向,長約十里的大街,因洋人聚集,洋行與洋貨充斥,因此,上海人稱之為「十里洋場」。後亦用為上海的代稱或比喻熱鬧繁華的地區。如:「他初到上海,不免被這十里洋場的聲色犬馬所惑。」
應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切合實用。《紅樓夢》第六七回:「這一箱都是紬緞綾錦洋貨等家常應用之物。」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他往後遊歷各地、經商都發揮了作用。20歲的李春生在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買辦,從事西洋貨物與茶葉貿易,後因太平天國危及廈門,透過老闆的推薦輾轉來到臺灣。(同註1) 臺灣經商咸豐5年(1866),李春生來到臺灣後,跟隨寶順洋行的杜德(John Dodd)經商,從事茶葉和樟腦出口。杜德可說是早期推廣臺灣茶葉的重要人物,他從福建安溪引進茶種栽培。李春生原本為洋行租了一間位於艋舺的店面,卻因為艋舺人排外轉至大稻埕。剛好當時艋舺港口因為淤積功能漸失,李春生因此建立了往後大稻埕茶葉重鎮的地位。在寶順洋行休業後,李春生...
土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洋貨、舶來品
跨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邁開步伐。《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銀兩姊妹看見一座洋貨鋪,陳設得光怪陸離,便跨步進去。」
東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清代以來至抗戰時期,常稱日本為東洋。如:「東洋貨」、「東洋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我已替你想出一條路,莫如逃到東洋,那裡有我幾個熟人,你去投奔他,自然妥當的。」也稱為「東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