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淨心     
瀏覽人次:233 收藏人次:0
清淨無妄之心。陳.江總〈入攝山棲霞寺〉詩:「淨心抱冰雪,暮齒逼桑榆。」
    
瀏覽人次:16195 收藏人次:22013764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12978 收藏人次:4171528
清潔。如:「乾淨」、「潔淨」、「淨地」、「窗明几淨」。
使清潔、乾淨。如:「淨臉」、「淨手」、「淨化人心」、「淨山運動」。
實質的、實際的。如:「淨利」、「淨賺」、「淨值」。
全部、全都。如:「公園裡淨是垃圾。」、「車站裡淨是返鄉的人潮。」
國劇中一種花臉的角色。
一心開二門     
瀏覽人次:2018 收藏人次:0
一心開二門《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思想,是從眾生心的自性清淨與虛妄無明,分別地說明了一切生滅流轉法與涅槃還滅法。此由一心所開出的二門,基本上可說是以一自性清淨心為樞紐,由此往下即開展現象世界的一切生住異滅;而往上則是通向涅槃寂靜的如實境界。 牟宗三先生:《大乘起信論》所提出之「心」乃是超越的真常心,此真常心是一切法的依止;所謂一切法,乃是包括生死流轉的一切法,以及清淨無漏的一切法。這一切法的兩面,都依止於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依」是依靠的依,...
熏習     
瀏覽人次:318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身心行為對心識的影響作用。《大乘止觀法門》卷二:「隨對者,即喻淨心體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習,隨其熏別,現報不同也。」《成唯識論》卷二:「依何等義立熏習名?所熏、能熏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熏習。」
聖果     
瀏覽人次:187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指證得阿羅漢的境界。《大集法門經.卷上》:「諸苾蒭,汝今當知,我等諸聲聞大眾,皆是離塵清淨心者,現證諸法,善能了知諸出離道要,各各已得所證聖果。」(2)指證得見道位以上的境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七一:「有聖道,有修聖道,由斯得有聖果差別。」
勞結     
瀏覽人次:145 收藏人次:0
煩惱、鬱結。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唐.釋元照〈淨心誡觀法序〉:「謂心異物為物轉心,吸攬塵緣積成勞結。」
蘭湯     
瀏覽人次:127 收藏人次:0
1.蘭花香氣襲人,故比喻香湯為「蘭湯」。三國魏.阮籍〈獮猴賦〉:「沐蘭湯而滋穢兮,匪宋朝之媚人。」南朝梁.武帝〈和太子懺悔〉詩:「蘭湯浴身垢,懺悔淨心靈。」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